王國平 楊麗莎 李木介
摘要:在我國的森林管理中,林權管理占據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林區秩序的穩定,同時,在林業發展中也起到關鍵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林權管理存在著一些不足,導致很多林權糾紛的發生,基于此,針對我國當下的林權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產生這一現狀的原因提出了幾點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權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15602
1引言
林權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也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體現,林權的實質是經營者的經濟利益的問題。林權登記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確認林權、核發林權證書,辦理林權變更、轉讓、抵押貸款等,建立、管理林權檔案,保護林權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林權管理是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林業發展的根本和林區秩序穩定的關鍵。
2林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2.1林木林地的權屬爭議問題
隨著集體林地確權發證后,林地、林木的經濟價值迅速提升,特別是城市規劃、各種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城市沿邊的林地、林木的經濟價值更是突飛猛進。使權利人逐漸對林地、林木重視起來,導致林權歸屬方面的爭議時常發生。
不少歷史遺留下來的林權糾紛,由于牽涉面廣,有的追溯時間相對較遠,解決起來耗時費力,難度較大。據相關數據表明,在農村糾紛中,由于林權問題導致的就占據70%,這些林權糾紛中,有很大一部分一直沒有有效的辦法將其解決,導致農民在林權的問題上,沒有安全感。
2.2林權證的法律地位問題
可以證明權利人對林地、林木擁有所有權以及使用權的唯一憑證是林權證,林權證是受法律保護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權利人并沒有有效的利用林權證這一法律效應,對林權證的重要性并沒有充分的認知。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3點。第一,人們的法律意識薄弱,對于林權證的法律內涵沒有明確地概念。第二,對于林權證的內容、名稱以及樣式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出現了各個行政區域的林權證五花八樣的情況,給人感覺過于隨意。第三,在我國的《森林法》當中,只是明確的規定了林權證是權利人對林木、林地以及森林擁有使用權和所屬權的唯一憑證。但是林權證應該以何種方式發放到權利人手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2.3林權登記管理工作的移交問題
根據省、州、市相關文件要求: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集體產權交易(包括全部產權、部分產權、企事業單位國有土地使用權、林權、股權和房屋、車輛、設備、物品、責權等)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交易。集體統一經營林地要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公開交易。林權登記管理工作移交不動產管理中心辦理。由于兩部門的信息系統、地塊面積精度要求不一致等諸多因素,在短期內難于對相關數據信息的融合,導致林權登記管理工作難于移交。 林權管理服務中心機構是去是留一直沒有明確,工作開展起來難[1]。
2.4林權轉讓問題
(1)在林權轉讓的過程中,權利人對林地、林木市場信息的知曉度不夠,沒有對其經濟價值做出合理、有效的評估。同時,屬于村集體所有的林權的轉讓,在以前都不規范,基本沒有采用競爭的方式進行,不利于林農利益的最大化。
(2)在林權轉讓的過程中,由于林改初期調查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測量設備差、技術要求精度、地形地貌等限制,現辦理林地轉讓時,中介機構測量的范圍界線與證本不符的情況普遍存在。還有林地轉讓的地塊基本上被村民小組以外的人員承包,村民在喪失生產資料的情況下,難免產生社會負面情緒,影響山區平安林區的建設。
(3)在林權轉讓的過程中,存在林權轉讓違法的情況,即未經林業部門批準就私自進行轉讓,為今后的林權管理工作埋下了嚴重的不安因素。
3加強林權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強產權制度的優化改革
產權制度的優化改革的核心為產權,因此,應該明確產權的主體以及產權的界定標準。第一,產權主體。產權主體應該是每一個林農。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將林農作為產權主體,才可以充分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不斷的豐富森林資源,并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同時,林農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獲得相應的份額,而整體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產權的界定標準。首先對權利人已經擁有的權屬做出明確,然后在這一前提下,結合林業具有較長生產周期的特性,進一步對使用權主體以及所有權主體進行明確,以保證權屬的長期有效性。對于一些集體山林,其所有權應該歸組、村、鄉共同所有,這一點需要在法律上明確的體現出來,并且,將各級之間的權益分配做出明確的劃分,以確保使用者以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集體山林,對其使用者以及所有者的經濟利益做出明確劃分,但是不代表所有的產權主體都可以對集體山林進行管理。很多時候,所有者與經營者并不是同一個人或者集體組織,集體林的經營管理可以采取經營承包責任制、股份責任制以及股份制的形式,而不同的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集體林采取適當的管理模式,以確保林業的經濟效益,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2]。
3.2確保林權登記發展工作長期有效落實
雖然林權登記發證工作是林權管理中的一項基本業務,但是對于整個林權管理工作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加大對林權登記發證的關注力度,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確保林權登記管理工作能夠長期有效的落實。在實際登記發證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幾種原則:第一,如果林木、林地以及森林的權屬問題十分清楚,并且所有權以及使用權的主體也已經明確的時候,只要權利人正式提出了申請,就要盡快落實登記工作。第二,如果林地的使用權已經被登記,并且林權證的發放工作已經完成,但是林地所有權的登記工作還沒有落實的時候,應該盡快通知林地的權利人盡快提出申請進行登記。第三,如果權屬已經在合理地情況下完成轉讓,并且接受轉讓的一方也已經提出登記申請,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受理,對轉讓合同進行仔細的審查,審查之后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應該及時的為其辦理變更登記。第四;如果轉讓雙方簽署的轉讓合同不符合合同標準,內容還不完善,且接受轉讓的一方已經投入了人力、物理以及財力,林木的生長情況也非常好的時候,可以利用調整轉讓期限等方式,待雙方將合同完善并規范之后,再辦理林權登記手續[3]。
3.3確保林權登記管理移交工作有效落實
盡管林權管理只是一項基礎工作,但是對林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林權管理移交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員對林權管理的認知,確定“由上至下”的移交模式,一些省級相關部門針對具體工作進行研究,將最終的研究結果,制定成指導意見傳達至下級各地的州縣,各州縣的相關職能部門收到指導意見之后,嚴格按照指導意見落實林權管理的移交工作,確保林權管理移交工作的順利完成。
3.4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減少林權糾紛的發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各項建設工作也逐漸開展,使得林地、林木以及森林的權利人對林權問題也逐漸地重視起來,導致林權糾紛的發生頻率也不斷提升,在這些林權糾紛中,較大一部分是農村林權糾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農行權利人的法律意識單薄,農村的林權管理存在的很多問題,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因此,為做好鄉鎮平安林區建設,減少林權爭議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為更好地調處解決林權爭議,考慮爭議地塊的共性。應該由當地政府牽頭成立由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林權爭議調處領導小組,組織各部門對爭議地塊進行調處工作,最后出具政府的林權爭議調處結果意見書[4]。
4結語
林權管理對于林業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對于當下林權管理的不足,林業部門應該從產權主體以及產權劃分上入手進行改革,進而對森林資源的轉讓行為做出合理地優化與約束,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陶萬金,任登均,吳雪仙.會理縣集體林權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J].四川林業科技,2016,37(4):124~126.
[2]劉華忠,黃春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6(33):94~95.
[3]張小明,劉明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發展導向,2016,14(5):188~189.
[4]古云,康文耀.淺談當前集體林權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陜西省略陽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9):64~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