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垠
【摘要】為了避免讀者審美和認知上的惰性,也為了使文意的表達更為精巧、不落窠臼,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在適當的時機使用特殊化、個性化的語言,將標準語言推到背景位置,從而把種種異于常規的語言現象推向前景,呈現出“前景化”特點,給人一種非同尋常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前景化語音偏離形態偏離義位偏離作文作為一種文學的創造活動,應該在適當的時機使用特殊化的語言,將標準語言推向背景,從而把種種異于常規的語言現象推向前景,使作文烙上個性的色彩。
一、詞語語音的“前景化”
作者為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審美功能,巧妙地利用聲響形態的某種特征創造出語音的變異,使語音要素具有超越本身表現力的深層涵義,呈現出新奇美和音樂美,從而對閱讀者產生鼓動性。
(一)疊音偏離
哪些音節可以復疊、哪些音節不復疊,都遵循一定的規則,但是,為了使言語表達超越自身的表現力,作文可以“不走尋常路”,創造特別、怪誕的疊音效果。
例如,門前的老樹用樹葉篩下一地碎銀,溶溶疊疊,瀉出空明的夢境。
“溶溶疊疊”將常規語態中不常重疊的詞進行重疊,不僅增加韻律上的美感,而且營造了一種唯美靜謐的意境,將陽光照射下樹影斑駁、交融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諧音偏離
漢語中同音異義、異音同義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就使得語音和語義在結合時無章可循,表現出靈活和復雜的特性。諧音偏離以此為基礎,在相同或相近的音節之間構建聯系,從而形成各種語音變異方式。
例如,人生是張茶幾,上面放滿了杯具。
杯具,因與“悲劇”一詞諧音而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主觀地表示不如意或是不滿,帶有一定的調侃意味。“茶幾”“杯具”的表達常規表達更能形成對讀者的審美沖擊,更生動形象。
二、詞語形態的“前景化”
詞語形態的活用是指有意識地對現成的詞語或固定語的形式進行變異改造,使之從普通詞語中凸顯出來,呈現出“前景化”特點。對語形的偏離有兩種主要方式:一是更換語素來獲取新義,二是拆詞重組創造“陌生化”效果。
(一)更換語素以獲取新義
作文時,我們可以通過更換詞語的語素,使新詞更確切也更符合語境。
例如,他們談得津津有味,不厭其煩,不厭其詳也不厭其舊,常談常新常談常樂。
作者用“詳”“舊”替換“煩”,貼切自然地寫出了人們談論時那種無人能及的勁頭和滿足感。緊接著作者又“不厭其煩”地創造了第二組詞:“常談常新”“常談常樂”。憑借一字之差,作者創造了三個新詞,不得不叫人拍手贊嘆。
(二)拆詞重組創造“陌生化”效果
每一個詞都有其約定俗成的意義和結構,不容隨意改變,除非有著表達上的需要。如將詞語拆開并重新組合,往往能創造獨特的藝術效果。
例如,龐大男人接過槍,連準都不瞄,托平就放,砰砰兩聲響,清脆欲滴,震耳欲聾。
如果是動賓短語如“打招呼”,那么表述成“招呼都不打”我們是可以接受的,但句子表述成“準都不瞄”,則不符合我們的語言常規,給人一種陌生新奇之感,讓人不禁多看幾眼,多讀幾遍。
三、詞語義位的“前景化”
詞語的義位偏離,是指不改變詞語本身的形態,只是對詞語的適用環境進行調整或違背其固定的搭配,使詞語具備臨時的新的語義內涵,這樣的轉換新穎別致,增添了作文語言的含蓄美和感染力。
(一)轉換詞語的色彩意義
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驚愕,延長藝術審美的時間,作文時可以轉換詞語的色彩意義。
例如,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故弄玄虛”本是貶義詞,意為故意玩弄花招。此處貶詞褒用,通過“他”故設懸念的神態揭示出他對棗核的珍愛和熱愛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操。
(二)詞語的超常組合搭配
詞與詞的組合搭配必須遵循一定的意義準則和語法準則,違背了這些準則,往往被視為搭配不當。但有時,作者憑借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恣意對詞語進行組裝。乍一看,毫無理據,但放在語言的大環境中審視品味,就會發現其實匠心獨運。
例如,在鉛灰色的水泥樓房之間,搖曳賞心悅目的青翠。
“青翠”作動詞“搖曳”的賓語,偏離了語言的常規,給人留下雋永的記憶。借“青翠”指代“青翠的榕樹葉”,創出了一種新奇的語言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江南.新時期先鋒小說語言的“前景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