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01
心肌損傷標記物系指心肌損傷患者在病情發作后的6h內血液中出現異常改變的生物指標,其中,心肌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同型半胱氨酸、腦利鈉肽前體以及肌紅蛋白是最為常見的幾種生化標志物,這些標志物對心肌損傷有良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以為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有效依據[1-2]。本文就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間收治的97例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上述五種不同類型的生化標志物在心肌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間收治的97例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被確診為典型心肌損傷病。患者的患病類型包括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炎,分別有32例、42例、23例。97例患者中,男51例,女46例,患者的年齡在43歲到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3±3.7)歲。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的48h內采集其靜脈血液標本,心肌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紅蛋白(Mb)檢測采用肝素抗凝劑的采血管,腦利鈉肽前體(pro-BNP)使用EDTA-K2抗凝劑的采血管,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含促凝劑的真空采血管。將采集到的靜脈血標本4000r/min的速度下實施離心分離,獲取上層血漿/清,檢測備用,要求檢測需在1h內完成。cTnI、CK-MB、Mb檢測儀器為強生5600,pro-BNP 檢測儀器為雅培i2000,Hcy使用全自動生化儀西門子ADVIA 2400及其配套的專用試劑。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且檢測儀器的質控高中低值均符合測試要求,可重復性良好。檢測均由高年資、專業工作人員完成。分別對這幾項指標檢測心肌損傷的陽性結果進行統計,并對其檢測靈敏度進行計算。
1.3 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97例發生心肌損傷的患者經cTnI、CK-MB、Hcy、pro-BNP、Mb的檢測靈敏度分別為:71.13%(69/97)、57.73%(56/97)、51.55%(50/97)、100.00%(97/97)、63.92%(62/97),以pro-BNP的檢測靈敏度最高,顯著高于其他指標的檢測結果,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心肌損傷發生后,往往可以通過生化標志物水平的檢測來對損傷的程度、持續時間、恢復情況等進行分析判斷。不同的生化標志物有不同的分子結構和生物學特點,組織分布也有區別,因而在應用于臨床診斷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區別[3]。
本文對cTnI、CK-MB、Hcy、pro-BNP、Mb等五種生化標志物檢測心肌損傷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可見各項指標的檢測靈敏度均在50.00%以上,尤以pro-BNP的診斷靈敏度最高,可以達到100.00%,其一直被認為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靈敏指標,正常情況下,機體血漿中的pro-BNP水平在100pg/ml上下,但在發生心肌梗死后,在梗死與非梗死區的交接部分邊緣,受室壁張力變化的影響出現分泌量增加情況,而由于患者的室壁張力變化又與心肌的機械應力、梗死的面積以及左心室形態等有關,因而,通過pro-BNP水平變化的觀察,也可以對心肌梗死的范圍大小以及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進行判斷。易介芬,向定蓉[4]對比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的臨床價值和意義,結果顯示,腦利鈉肽前體診斷靈敏度明顯比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高,對比存在顯著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我們的研究結果和其研究相似。
除pro-BNP外,cTnI是診斷心肌梗死靈敏度次高的指標,其是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中的肌鈣蛋白復合物,在心肌損傷,出現缺氧缺血,甚至變性壞死的情況下,cTnI會進入細胞間質組織中[5]。cTnI多在心肌損傷發生后的3-6h后出現,并于14-20h達到峰值,在心肌損傷的檢測中也有良好的診斷特異性。同時,其還可以對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損傷進行有效診斷[6]。
Mb是一種橫紋肌組織的特有蛋白,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在心肌損傷發生后,會迅速增加,其診斷心肌損傷的靈敏度為63.92%,居于第三位,其可在心肌損傷發生后的0.5-2h后出現,并于9h達到峰值。作為最早出現的一種升華標志物,可用于早期診斷,但其窗口期短,特異性也比較差,其他部位肌肉的損傷也可引起該指標的升高,因此其可作為心肌損傷的輔助性診斷指標[7]。
CK-MB是目前心肌損傷診斷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生化標記物,其不僅可以對心肌損傷的范圍進行判斷,而且能對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的效果進行評估。CK-MB可在心肌損傷發生后的3-8h后出現,并于9-30h達到峰值。缺陷在于特異性較差,在輕微心肌損傷患者的診斷中敏感性也不高。
Hcy相對于其他四項指標而言,診斷靈敏度最低,僅為51.55%,但其作為常用心肌損傷標志物,可以對冠心病等的早期活動進行評價,是臨床預防診斷冠心病及其他高危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
總之,心肌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同型半胱氨酸、腦利鈉肽前體以及肌紅蛋白等生化標志物都可以對心肌損傷進行有效診斷,結合其不同的變化特征,可以對疾病不同時期的發生發展情況進行預測,并為治療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劉怡,朱永峰,宗毓,等心肌損傷標記物水平在不同類型冠心病中的觀察研究[I].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3,15(7): 710-713
陳萬義.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4):127-128.
Katayama,M.,Jiamsripong,P.,McMahon,E.M. et al.Detection of Progressive Myocardial Tissue Injury by Ultrasonic Integrated Backscatter Immediately After Coronary Reperfusion[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12,38(9):1662-1669.
易介芬,向定蓉.對比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的臨床價值和意義[J].醫藥前沿,2017,7(8):53-55.
袁冰.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的臨床意義[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21):230-231.
Mingbao Song,Lan Huang,Gang Zhao 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J].Carbohydrate Polyme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of Industrially Important Polysaccharides,2013,98(2):1631-1636
陸居文,劉瓊璋,陳運嬌,等.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價值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6):189-1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