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嫻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01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發生了重大轉折,將高職教育明確定位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1]。醫學高職高專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堅持面向農村、基層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實用型衛生人才。醫學影像技術是各級醫院進行健康和疾病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當今醫學領域中知識更新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隨著DR、多層螺旋CT、高場MRI、DSA、PET-CT和彩色多普勒超聲等檢查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已進入全新的數字影像時代。當前,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大量增加,規模擴大,大多配備了X線機、CT、超聲診斷儀等輔助診斷設備,基層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需求量明顯增加。在新形勢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辦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要求辦學單位在接受挑戰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途徑、提出新的對策,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發展。
1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改革和完善“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塊遞進式的“1(專業基礎模塊)+1(職業技能模塊)+1(畢業頂崗實習綜合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具有繼續學習能力,適應社會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職業能力,成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積極探索和實踐人才培養運作模式,與教學醫院簽訂合作協議,明確校院雙方的職責,學校組織學科教授和醫院專家,經多次研討,共同制定合作培養方案,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集合知識、技能與素質要求,共同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從實際崗位需求出發共同確定課程設置,圍繞職業能力和行業標準共同整合課程內容,使學生獲得與工作崗位需求一致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經常性開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調研,了解專業發展方向,掌握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由行業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3 推進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訂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2]”。推進式工學交替即三年內學生在校學習與在醫院實訓分段實施,教學內容在校、院之間交叉融合,交替進行,實現“使學生帶著職業經驗走上工作崗位”的培養目標。第一學年在校內進行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的理論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為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在校外實施為期一周的早期接觸臨床鍛煉,將學生安排在三家教學醫院放射科、CT室、MRI室、超聲科、放療科進行早期接觸臨床鍛煉,讓學生了解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崗位設置情況、崗位工作任務、完成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職業素質,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提供動力和指明方向。第二學年專業課理論教學在學校內進行,崗位核心技能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臨床基地交替進行,實施“院校一體”教學組織模式。校內實訓重視模擬情景演練、上機互動操作和真實操作。校外強調以真實的任務為載體,按照影像技術崗位任務的工作過程開展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影像技術能力、影像診斷和影像設備檢測維護能力。第三學年臨床基地實習34周,將學生全部安排在縣級以上校院合作醫院進行,實習內容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影像科。通過實習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應用于臨床崗位實踐,重點強化學生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使學生一畢業就能適應醫學影像技術崗位工作的需要。
4 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4.1 培養目標定位: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4.2 培養方向定位:經過對本專業的行業背景、技術需求、用人市場等多方調研,明確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育應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學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臨床醫學和現代影像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勝任醫學影像檢查、初步診斷、治療技術、醫學影像設備維護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基層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
4.3 培養規格與要求
4.3.1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發展奮斗終身。熱愛醫學影像工作,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樹立病人利益優先意識和依法行醫理念。具有較強的協作精神和人際交流能力,建立良好醫患、醫醫、醫護關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和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具備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能較快適應醫學影像技術需要。
4.3.2 知識目標: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醫學影像學范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學、核醫學等)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掌握醫學影像觀察、分析的方法及診斷原則,掌握基本病變和常見病的影像學診斷。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了解醫學影像設備的結構和成像原理。有一定的醫學影像設備安裝、保養、維護和常見故障的維修知識技能。
4.3.3 技能目標:具備較強的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能力。具備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學、核醫學、影像學等各項技術的操作能力。具備一定的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醫學影像設備常見故障的維修知識能力。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的能力。具備熟練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的能力,具有較快適應醫學影像設備維護與管理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劉月芳.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全國商情,2013,(15):85-86.
劉艷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2,(1):118-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