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金綠 游麗霞 周琦瑛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通過組建小團體的方式,應用品管的統計方法,解決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業績[1]。新生兒科由于護理對象的特殊性,在口服藥物服用過程中常常發生以下行為,如將不同患兒口服藥物混為一包、少服患兒及未及時清理出院患兒藥物等。為了進一步改善新生兒科室口服藥物服用的規范性,我院自2017年1月份以來開始實施QCC管理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新生兒科2017年1月~6月接診的56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新生兒中男孩325例,女孩235例,年齡1~15d,平均年齡(7.8±2.2)d。
1.2 方法
1.2.1 組建品管圈小組2017年1月開始,我院新生兒科室組建品管圈小組,成員共包括10人,其中主管護師2名,護師和護士各4名。品管圈組建完成后,組織科室所有護理人員集體學習品管圈活動的特點,流程、原則與方法,提高護理人員對于品管圈活動的認知度。另外,在所有人員自愿參與的原則下,選擇圈員10名,包括1名圈長,1名輔導員。將本次品管圈命名為“新心圈”,設定圈徽。
1.2.2 確定主題圈員反映科室中存在的問題:①培菲康、布拉氏酵母菌等口服藥存在兩個患兒混用一包的想象;②口服藥單漏簽名現象較多;③口服藥單上未及時添加新開口服藥,存在漏服隱患;④責任班未及時清理出院患兒的藥物,存在安全隱患;⑤鐵劑、鈣劑未按規定時間服用,影響藥效。根據以上反映的口服藥物服用規范性上的問題,經過圈員一致討論后決定本次主題設定為“提高新生兒口服藥物服用規范性”。選題理由:①規范服用口服藥物是保障新生兒臨床治療效果的根本前提;②落實核心檢查制度;③降低安全隱患事件的發生,提高用藥安全性;④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
1.2.3 現狀調查隨機抽查我院新生兒科室2017年3月份256例新生兒口服藥物服用規范性情況,結果顯示存在不規范用藥行為的新生兒例數達到176例,其中拼藥34例,漏服52例,漏簽名49例,未雙簽名41例,口服藥服用規范率為31.5%。根據柏拉圖的二八定律,將以上四項用藥不規范行為作為本期品管圈活動的重點改善工作。
1.2.4 原因分析對于本次品管圈中發現的新生兒用藥不規范行為,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2],對上述不規范行為的產生原因進行深刻分析,并采用魚骨圖進行歸納、總結,最終認為產生的原因包括護士、新生兒和藥物服用記錄方法三方面因素。
1.2.5 目標值設定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3],根據前述三大主因對本期品管圈活動的目標值進行設定,根據公式設定規范新生兒口服藥物的目標值為28例,護士對新生兒用藥不規范的目標值設為2例。
1.2.6 整改措施與實施:①為有效杜絕不同患兒間藥物混為一包的現象,對于新開的培菲康與布拉氏藥物,全部由主班負責,并在藥盒的表面張貼服藥記錄,內容包括藥物服用日期,和PDA信息,以核對患者的姓名、床號等基本信息,正確無誤后再將藥物放入置冰箱或者患兒的藥物框內,責任班每次取用藥物,需在口服藥物服用記錄單上打勾,并將剩余藥物妥善封口后放入藥盒內,寫明開封時間與用藥量;②責任班對新生兒喂服完口服藥物后要及時在口服藥單上簽名,嚴格禁止出現先簽名后服藥現象。護士長和責任組長對實施情況進行隨機抽檢;③新生兒出院后,責任班要立即對新生兒的剩余藥物進行清理,尤其是要重視冰箱內的培菲康藥物。對于外用藥小盒子,由責任班采用酒精棉片統一進行消毒后放回主班備用;④對于同一新生兒需進行鐵劑和鈣劑服用時,可在奶前半小時服用鈣劑,奶后一個半小時服用鐵劑;⑤對于每日變更后的醫囑,有主班打印好后與責任班進行雙人核對,夜間醫囑則由夜班組長和責任班進行雙人核對,避免發生遺漏;⑥在實施過程中各環節需嚴格做好記錄,品管圈成員不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存在原因。
2 結果
2.1 品管圈實施前后有形成果
如表1所示為實施品管圈活動前后對新生兒口服藥服用規范性的抽查對比,由此可以發現,在實施品管圈活動前,抽查2016年12月新生兒口服藥物服用規范率為31.5%,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抽查2017年6月新生兒口服藥物服用規范率提升至98.5%。
2.2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無形成果
通過實施本期品管圈活動,新生兒科室護理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品管手法、責任心、團隊凝聚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等項目均有10位圈員評分,每項5分為最高分,1分為最低分,并取其平均值。活動后圈員的解決問題能力、品管手法、責任心、團隊凝聚力、和諧度、自信心、積極性等項目均有明顯提升。
3 討論
3.1 提高了護理質量管理
“品管圈”是科學化、精細化的現代醫學管理模式,是PDCA循環管理在護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4]。品管是一種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護理管理活動,在該管理模式中,全員被調動參與,能夠融入更多的護理內涵,比如團隊合作、護理責任感等,提高每一位參與者的角色意識,進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提升護理質量。另外,通過品管圈活動,運用統籌管理方法改變了以往護理工作中的無計劃性、無目標性與隨意性特點,這對于推動護理管理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施品管圈中,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得到提高、能夠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因此,品管圈工作模式可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的安全管理。本次我科室通過開展新生兒品管圈活動,有效提升了新生兒口服藥服用規范率,從而完善了藥物服用過程中的管理制度建設,提高了圈員對于品管圈活動的各品管方法的認識,對工作進行持續改進,不斷完善口服藥服用規范率。
3.2 品管圈工作模式提高了護士的工作能力
品管圈活動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品管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大力培養護士的工作能力,要求每位圈員能及時發現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制定解決措施。本次活動中圈員的責任感、發掘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同時,還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能夠充分融入團隊,與集體智慧相結合,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5]。
3.3 品管圈工作模式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
開展品管圈工作模式,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化措施,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規范護理行為。加強患兒的舒適護理。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時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孟詩堯.住院藥房藥品質量管理與品管圈活動的實踐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2):65-67.
王艷,楊陽,陳佳佳.頭腦風暴法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06:1139-1140
石鎂虹,章樺,謝鑫,雷鋮,萬婕,虞歡,劉珉甬,鞠梅.開展品管圈活動對護理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03):61-63.
鄒佩霞,李賢玉,郭俐宏.品管圈活動在兒科基礎護理服務中的實踐效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3):2037-2039.
楊麗.品管圈活動在新生兒暖箱使用及管理實踐中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3):3300-3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