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2
慢阻肺(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因疾病本身呈進行性發展趨勢,如不及時治療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研究表明使用呼吸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體征,促進患者愈后。本文探討人性護理在慢阻肺無創呼吸機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研時間:2014年7月~2016年7月;調研對象:100例我院呼吸內科診治的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50例/組。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是41~74歲,平均年齡為52.69±5.47歲,病程1周~2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是41~73歲,平均年齡為53.59±4.35歲,病程5天~2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納入與排除標準:1.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組制定的慢阻肺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肝腎功能障礙者;3.排除溝通障礙及神經疾病者;4.收治的全體患者均同意其治療方法并配合調研。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規治療;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中呼吸:呼吸模式:S/T模式,參數設置:呼吸頻率是10~16次/min;初始吸氣壓8~11cmH2O,呼氣壓為0~5cmH2O;待患者呼吸平穩后將吸氣壓設置為18~20cmH2O,呼氣壓設為為4~6cmH2O;密切觀察患者的血氣值參數變化。
常規護理:入院后,責任護理及時與家屬交流交接患者的病史、基本身體狀況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住院環境、主治醫師;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輔助檢查,向患者介紹無創呼吸機使用的必要性等;及時給予患者各項基礎護理,并遵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
人性化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以下護理:1.鼻面罩護理:以密封性好、舒適、安全、重復呼吸無效腔低為基本要求。責任護士測量患者的口鼻尺寸,并根據尺寸選擇合理的面罩。使用面罩前,觀察患者的口鼻中有無分泌物,為患者佩戴后調整面罩的松緊度并做好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適度。2.飲食護理:為患者準備飲食或囑患者選擇鈉離子含量較高的、膽固醇含量低的食物,補充蛋白質、Vit及合適的熱量,囑患者多使用高纖維的蔬菜、高維生素的水果等;囑患者每日多次少量飲水,禁煙酒。囑患者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床上活動[2]。3.管道護理:使用前檢查患者的呼吸道、口鼻通暢性,維持面罩管道通暢、及時觀察呼吸機中蒸餾水狀況,保障呼吸道干濕度適宜。4.基礎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醫師、生命體征、血氣值參數變化等;觀察患者口唇變化,預防患者口咽干燥;避免患者吸氣壓力過高,以預防胃脹氣的發生,如有發生可使用胃管進行胃腸減壓。5.心理護理:以溫和的語氣及態度為患者宣講無創呼吸機的操作流程、護理知識及注意事項,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煩躁、不安、恐懼等心理狀態,采取分散注意力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以保障操作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的配合醫師及治療依從性[3-5]。
1.3 臨床療效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血氣值參數的變化值:PaO2、SaO2、PaCO2)及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觀察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本文研究統一采用的數字統計軟件是SPSS17.0軟件,其中計數數據以n,(%)表示,采用檢驗;計量數據為(±s)表示,以t檢查,差異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觀察組患者經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血氣值參數的數據統計表明,其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
經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度、總滿意度等數據統計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
3 討論
COPD疾病誘發因素主要為長期吸煙、嚴重的空氣污染所致;初期表現為慢性支氣管炎,隨著病情的發展,咳嗽、呼吸困難等臨床標準逐步加重,同時患者出現免疫功能逐下降等表現[6]。COPD的在臨床治療中首選治療手段即使用無創呼吸機,但是常規護理對提高呼吸機治療效果,無明顯的臨床改善;阻礙患者愈后。
常規護理僅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給予相應的藥物護理及常規檢測生命體征等護理;對無創呼吸機的護理及患者身心護理并無完善的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是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要求醫護人員轉換傳統的護理思維,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合理要求[7]。人性化護理較常規護理更加有針對性;此外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有效的樹立患者戰勝病魔的自信心,克服自認的心理、生理障礙,積極配合治療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效的促進患者愈后。面罩及管道護理,保障了患者的呼吸系統通暢,正確的使用面罩,減少重復呼吸無效腔發生率,可有效的擴張肺泡,增加肺泡氧的彌散面積,增加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從而改善通氣分布;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患者呼吸功能,促進愈后。合理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有效的減少再次肺部損傷,提高患者免疫力,從而促進患者愈后。但是,呼吸機的使用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操作,錯誤的數值設定妨礙患者愈后;因此,醫院需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以便護理人員更好的操作,提高醫院的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血氣值參數的數據統計表明,其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經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度、總滿意度等數據統計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觀察組患者經心理護理、面罩、管道、飲食等護理,提高氧氣利用率,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從而有效的提高無創呼吸機對改善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的效用。
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使用無創呼吸機的COPD患者,臨床癥狀逐步改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醫師推廣。
參考文獻
李艷秋.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11型呼吸衰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234.
劉喆.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對其呼吸癥狀改善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4):23.
李雪艷.無創呼吸機輔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6,9(4):100.
梁美景.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慢阻肺無創呼吸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6):213.
肖少嫻,等.舒適護理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6):1132.
于杰,等.慢阻肺無創呼吸機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5):56.
聶寶平.慢阻肺患者的無創呼吸機的治療與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9):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