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紅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2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及情況分析
人體活動是通過身體各種組織結構共同協調完成的,其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需依靠人體疾病防御性能來保障。人體進入老年階段后其身體器官組織逐漸發生老化,生理適應性和疾病抵抗力相對衰退,造成老年性疾病發病概率增高。老年病人住院后,因為外界生活環境的變化和自身身體健康的因素可能導致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例如孤獨和憂郁心理、焦慮猜疑心理、自尊心或自責心過強、絕望和恐懼心理、強烈依賴心理等不利于身體恢復等問題。老年病給患者造成的心理問題臨床護理中發現,很多老年病患者由于疾病特別是長期遷延難以治愈的慢性病常導致患者在飽受生理病疼折磨外,還存在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
(一)自責憂郁心理。有些心腦臟器功能下降長期患病久治不愈的老年病患者常因家庭負擔及經濟壓力等諸多因素,容易產生自責自備的負罪心理反應,偏執的認為自己成為家庭和親人的生活累贅,精神恍惚、意志消沉、暗自神傷、憂郁自責的低落情緒嚴重,對疾病康復治療失去信心,缺乏生活熱情,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的不良心理,不愿接受治療和護理
(二)恐懼焦慮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減,很多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老年病往往會造成患者突發性死亡,給很多老年病患者造成求生本能的巨大恐懼心理壓力,特別是對于手術期間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病程較長,加上患病后的病痛折磨、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被打亂,導致患者精神心理上產生嚴重的緊張焦慮情緒,煩躁不安、對手術深感恐懼。
(三)敏感猜忌心理。很多老年患者資歷較深,性格倔強固執,具有較高的價值成就感,習慣了周圍人員的恭維順從,在患病時產生嚴重的心理落差和矛盾,自尊心愈加敏感和強烈,對于護理容易形成較強的對立情緒。有些生性敏感多疑的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癥狀常常過于猜忌推測,甚至無故懷疑醫護人員及家人刻意隱瞞病情,心理負擔加重,影響了病情治療效果。
(四)孤獨壓抑心理。很多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缺乏言語交流和心理溝通,長時間自我壓抑,自我調節能力弱,性格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有些性格比較暴躁的老年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失落感強,容易產生激動情緒、逆反挑剔心理嚴重,性格容易發生改變,自我控制力和順從性較較差,偏執易怒,導致心理失衡,行為異常。
二、老年病人心理的護理措施
(一)強化服務理念,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由于老年病患者生理性反應和心理問題的落差性,醫護人員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尊重老年病患者的人格尊嚴,正確對待和處理患者出現的固執、冷漠、挑剔、暴躁甚至無端謾罵和侮辱醫護人員等不良心理狀態下的過激行為,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嫻熟的護理操作技巧,及時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心理個性特點,幫助老年病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增強治療康復的信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二)加強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精神壓力人體在患病后因生理功能紊亂導致情緒不穩定、行為控制力降低傾向,患者容易出現消極反應,對于性格孤傲、敏感偏激、自尊心強、猜忌易怒的老年病患者,特別是病情嚴重需要手術的患者,醫護人員應結合患者不同的的病情反應,在充分尊重患者尊嚴的基礎上,采取鼓勵贊揚、娛樂談心、讀書看報、聽音樂等豐富多樣,靈活機動的有效策略加強心理溝通,幫助患者排憂解難,轉移思想壓力,激發老年人的積極、樂觀、熱情、好奇的生活心態。
(三)優化護理環境,進行心理健康引導良好的護理環境對于幫助老年病患者舒緩心理壓力有著較好的效果,護理過程中應注重改善和優化患者的生活環境,在加強生活環境清潔衛生的前提下,盡量為患者創造清靜幽雅、溫馨舒適的休息環境,減少不良環境的刺激,保障患者心情舒暢。針對心理抑郁悲觀壓抑的老年病患者,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引導和教育,鼓勵患者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保持熱愛生活的健康心態,增強患者信任依賴感,消除憂慮恐懼心理。
(四)加強康復指導,促進患者身心健康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病情,采用耐心講解、個人交流、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指導和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相關病情的治療康復與飲食保健知識,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藥護理,督促患者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加強病情巡視和實時服務,針對病情較輕的老年患者,要動員其適當戶外活動和散心,鼓勵老年人酌情進行適合性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休息睡眠時間,適當調節生活情趣。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消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提高生活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是現代醫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家屬和醫護人員我們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視。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時期,是身體及心理極易出現問題的時期。因此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變化特點,及時發現老年人的變化,加強老年病患者心理護理,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不僅要有精通的業務技術和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還要有崇高的道德修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樣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為老年患者早日康復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心理和社會環境,使老年患者愉快地度過晚年。
參考文獻
賈紅芳;鄧原琴;李荷玲;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家庭護士;2006年21期.
高?。粶\談老年病人的護理[J];工企醫刊;2006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