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中圖分類號】R9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2
針刺傷是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危害,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1]。目前已經證實的有20多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傳播,導致職業感染的發生,其中最常見的是HBV、HCV、HIV。護士是醫院中針刺傷發生率最高的群體。護生由于操作不熟練、工作經驗不足、專業知識缺乏、防范意識缺乏,發生針刺傷的機率更大[2]。護生發生針刺傷后會產生擔憂、害怕及恐懼心理。針刺傷嚴重危害了護生的心身健康,為了降低護生針刺傷的發生率,我們對護生針刺傷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相關防范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注射室發生針刺傷的10名護生進行調查分析。其中大專生8名,本科2名,年齡19~22歲。
1.2 方法 要求每一位護生在發生針刺傷后登記填寫醫院感染科統一制定的《醫務人員銳
器刺傷情況調查表》,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刺傷部位、所刺針頭是否被血液體液等污染、如何導致針刺傷等情況。并對發生針刺傷的護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訪談的內容包括:是怎樣發生針刺傷的;針刺傷發生時的心理感受;是否知曉防止針刺傷發生的相關內容等。對收集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2 結果
護生針刺傷多發生于注射、抽血或輸液穿刺、拔針時,90%的針刺傷是已注射過的針頭,發生針刺傷的護生有擔憂、害怕及恐懼心理。
3 原因分析
3.1 人力因素 因護理人員相對缺乏,拔下的針頭來不及處置而忙于更換液體和拔針,有護生反映:自己在拔針,手上拿著拔出來的針頭,來不及處理,看到很多呼叫鈴在響,同時要拔多個液體,心理緊張,想要動作快一點而忙中出亂刺到手指。
3.2 操作不規范 輸液拔針后沒有手持頭皮針的針柄,而是手持頭皮針的軟管部位,由于頭皮針上有膠布引起針頭反折刺傷手指;拔針后不及時處置,多個輸液廢棄物堆積一起使膠布與針頭粘連一起,造成剪下針頭困難而針刺傷;處置污染針頭時徒手分離針頭;針頭未完全放入利器盒,使針頭外露在利器盒外而刺傷手;利器盒超過四分之三滿未及時封口。
3.3 護理對象不配合兒童輸液、抽血時,因為兒童哭鬧、躁動不配合,家長按壓不到位,在穿刺、或拔針時護生被刺傷。
3.4 環境因數 操作空間狹小、場所擁擠。部分患者或家屬的走動,不小心觸碰對正在進行拔針或處置針頭操作時護生而發生針刺傷。一護生反映:輸液室患者人多、空間小,輸液室顯得很擠,壞境嘈雜,拔針時一個患者家屬從旁邊經過時碰到了我的手臂,我就不幸地被針扎了。
3.5 職業防護意識薄弱、操作不熟練 為固定針頭,避免輸液針懸垂晃蕩而刺傷,或避免拿著暴露利器來回走動而刺傷,輸液結束拔針后,把輸液針扎回輸液空瓶中而被刺傷。一護生反映:拔針后,我按老師的指導直接把針扎到輸液空瓶里去,結果我的動作沒有老師熟練,加上瓶塞比較硬,我用力一扎,由于用力過度,針頭穿破空瓶而被刺傷,已經很小心,但還是扎到手了,主要是我扶著空瓶扎針時,手扶得太靠近瓶口,如果手扶瓶子上部一些,即使扎破空瓶也不會刺對手指,當時沒有意識到這點。
4 防范對策
4.1 加強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培訓 對于每批即將到臨床實習的護生,都應進行系統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常見血液傳播疾病的流行特點及傳播途徑;職業感染的危險性及職業感染的途徑;標準預防措施;輸液后拔針流程;醫療廢物的處理;針刺傷預防及處理等,提高護生對護理職業性危害的認識,使學生從實習開始即能注意職業防護。
4.2 規范護理技術操作 帶教老師嚴格示教,規范操作,對于易發生針刺傷的高危環節嚴格把關,在操作帶教中放手不放眼。嚴格的一對一帶教,進行每一項操作時,帶教老師邊示范,邊重點講解要求、注意事項,再讓護生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帶教老師督導護生規范操作行為,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嚴禁回套針帽;操作時,應攜帶利器盒,嚴禁徒手分離針頭;禁止攜帶污染及裸露的針頭在科室行走;手持針頭必須持針柄,不能持針頭的軟管部位;各種注射、輸液針拔出后,針頭立即入利器盒,不能有外露,做到誰使用誰處理的原則。加強醫療廢物的處理,不要將損傷性廢物與其他廢物混放,嚴防造成二次傷害;利器盒需在裝至四分之三時封口、更換。
4.3 增加護士的人力資源配置 當護士人力配置不足時,可導致護士超負荷勞動,工作壓
力和心理緊張度加劇,工作節奏加快以趕時間完成工作,忙中出亂易于導致針刺傷的發生。
4.4 改善環境 安全的操作環境能有效減少護生針刺傷的次數。操作的環境應盡量保持安靜、寬敞、明亮、舒適。科室在有限的空間情況下,不要隨意加床、加座椅。工作場所應該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操作空間擁擠,旁人走動很容易觸碰對正在操作的護生而發生針刺傷。
4.5 做好針刺傷的登記報告制度 護生發生針刺傷后,老師要及時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傷口,第一時間匯報護士長和上報院感科,及時抽血做相關化驗檢查,必要時定期監測和隨訪,做到早期預防。護生發生針刺傷后有擔憂、害怕及恐懼心理,老師應加強與護生的溝通,鼓勵并耐心傾聽護生心理感受,做好的心理疏導。做好登記報告制度。每發生1例針刺傷,均進行分析、討論,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以提高護生的防護意識,減少針刺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周素芳.臨床實習護士針刺傷后心理分析及防護對策.醫學護理,2006,8(2):205-206.
邵聰文.實習護士發生針刺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271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