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東 陳政 何愛美 陳華娟 吳偉軍
【中圖分類號】R2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1
我國從1999年已進入老齡社會,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8億,占總人口13.3%,65歲以上人口1.2億,占總人口數8.9%,預計至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4億,老齡化水平將達30%以上[1]。
截止2016年底,麗水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9.72萬人,占總人口的18.55%。80歲以上老年人口8.8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7.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6.35萬人,占老年人口數的12.8%[2]。我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8648人,占總人口的19.34%,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52347人,占總人口的12.9%,人80歲以上老年人口14338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23%;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4097人,占老年人口數的17.92%。截止2017年6月30日,我區100歲以上老年人有35人。
我國老齡化發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基數之大、高齡人口之多是我國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給社會、家庭、老年人帶來新的挑戰。我區人口老齡化、失能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我區是麗水市中心,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大。
我市是第一個全國地級生態市,秀山麗水,養生福地,區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快醫養結合發展,加快養老服務發展,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安詳度過晚年,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我區養老現狀
近年來我區在養老服務業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養老服務政策。當前我區養老模模式有公辦養老機構(碧湖鄭榴娟第二敬老院、老竹敬老院都在鄉鎮)、民辦非盈利養老院、日間照料護理中心、老年公寓(紫金、處州)等模式。
截止2016年底,全區共有各類養老機構14家,其中國辦1家,鄉鎮街道敬老院5家,民辦8家;每個行政村都日間照料護理中心。現有床位數2227張,床位分布,國辦120張,民辦1423張,鄉鎮街道敬老院684張,助養型機構床位數1499張,居家型機構床位數728張。
入住情況:在院老年人數1493人,在院失能、失智老人數423人,床位入住率61.6%。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情況:人員總數185人,其中醫生11人,護士5人,護理人員98人,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94.5%。護理人員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高級1人,中級8人,初級102人,專職社會工作人員160人。
目前養老機構沒有醫院入住,也就說養老機構只能提供居住、一日三餐基本養老服務,不能提供醫療服務,一旦生病就要跑到醫院就診,對老年人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二、存在問題
(一)床位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區公辦養老機構主要分布在鄉鎮(碧湖和老竹鎮),城區鄭榴娟養老院床位120張,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城區尤為突出。目前沒有中高端養老機構,不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二)提供服務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移動困難是老年人最大困難,吃飯和吃藥是老年人最基本需求,又是最核心需求。目前養老機構提供服務主要一般日常服務,如吃飯吃飯、住宿等最基本服務,絕大多數日間照料護理中心沒有正常開展服務,即使開展服務,但由于距離、條件、環境等因素等原因,老年人也不愿意到日間照料中心來被服務。養老服務機構雖然與當地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簽訂服務協議,不能滿足老年人迫切的就醫需求。
(三)養老服務隊伍不足,養老人才匱乏。根據民政部《社會福利機構服務管理規范要求》規定,養老院內需要一級護理以上的老人對應的護理員比例應達到3∶1,健康老人對應的護理人員比例為8∶1。由于養老護理員工作強度大、人員成本大等原因,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護理員緊缺、年齡偏大和招聘難等問題,護理人員配備離國家標準存在一定差距,養老綜合管理人才更是匱乏,養老機構一旦發生摔倒、噎食、窒息等意外,應急處置能力較差。同時,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的專業化人才嚴重不足,居家養老“難成氣候”。
(四)基礎設施薄弱。目前養老機構一是場地較小,設施簡陋,沒有適合老年人活動場所,二是養老機構的適老化設備陳舊,跟不上現代養老機構要求規范;三是設備資金投入大,投入產出比不高等因素制約,離“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教”目標沒有落實到位,更是老年人對養老機構不滿意重要原因。
三、對策和建議
我區當前財力有限,大多數居民收入尚不能支撐在中高端養老機構養老,針對養老服務的不同類型,堅持公共服務屬性,優先支持保障型基本養老,適當發展中高端養老服務,發展醫養結合模式。
(一)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區政府做好我區養老服務領域頂層設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養老服務的標準,引導和優化民間資本使用方向和方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PPP項目,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推動我區養老服務業發展。
(二)多層次、多模式相結合,發展醫養結合。
通過PPP模式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機構養老是指老人到國家、企業、個人等依法設立的養老服務機構中接受免費的或有償的專業性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我區目前有鄭榴娟養老院、鄭榴娟第二敬老院、紫金老年公寓、處州老年公寓以及民辦養老院等。是我區目前主要養老模式,政府可以把這些公辦養老機構交由社會資本方運營管理,通過PPP模式將閑置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改造成養老機構。機構要有老人活動場所,為老年人提供合適的琴棋書畫、娛樂、休閑、鍛煉場地。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幸福快樂安享晚年。
(三)通過PPP模式加快社區養老體系建設。社區養老不是家庭養老,而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而是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它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是針對中國社會轉型期在21世紀上半葉所面臨的巨大老齡化問題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3]。我區目前每個社區和行政村都開設日間照料護理中心,結合目前政府正在推出的智慧養老服務項目,根據個人需求提供陪護等個性化服務,但由于人員和資金不足,與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距離仍然較大。建議把社區服務網點、服務設施、社區日間照料、文化娛樂、智慧養老服務等打包,通過PPP模式交由社會資本方投資、建設或運營,實現全區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統一標準、統一運營。鼓勵老人以社區為中心,參加各類社區活動,通過社區把老人們連接起來,使他們能夠力所能及的在社區參加一些服務,這樣形成一個完善的社區養老體系。endprint
(四)探索醫養健融合發展。絕大多數老年人帶病生存,目前我區養老機構沒法給老年人看病、醫院沒法養老,醫與養難以同時實現,困擾不少老年人。醫養結合應該說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新型養老模式,整合醫療和養老兩方面的資源,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保障模式,構筑的是預防治療康復健康監測行為指導的全程健康管理體系,這是十三五重要的戰略部署方向。2016年4月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醫養結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衛辦家庭函〔2016〕353號),《方案》中明確規定了醫養結合工作任務和主體負責單位。4月8日,衛生計生委、民政部又發布了《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民發〔2016〕52號),該通知要求各地民政、衛生計生部門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政策宣講工作,將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設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有關行政許可事項在辦事服務窗口及政務網站公開并根據申辦人的需求給予說明、解釋;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支持養老機構設立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等醫療機構。北京泰康之家、杭州綠康醫養都是非常成功的醫養結合模式。我市是國家生態城市、浙江綠谷、長壽之鄉,我區是麗水市中心城區,麗水市長子,理應率先帶頭出臺我區醫養結合政策和標準,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服務機構開展合作,支持打造“以健康管理為基礎、以養老服務為核心、以醫療服務為支撐”的全生命周期養老服務鏈。
(五)旅居養老新模式,特色養老小鎮建設。碧湖鎮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有建于南朝古代水利工程通濟堰、宋嗒、廣福寺、、化城寺、古民居群等名勝古跡,還有老年大學、銀行、郵局、國家濕地公園、溫泉等,轄區內有1家縣級醫院,3家衛生院。人是群居動物,人都害怕孤單,群體生活是人的天性。中國向來有“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對于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來說,鄰里間的關心和情誼就更加重要。這種互幫互助式的養老模式,不但可以解決養老的成本問題,又可以讓老年人體味到友情和親情,不再寂寞和孤獨。養老小鎮可以為老年人創造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作的機會,就算是無償的義務工作,也會讓老年人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并由此感到由衷的快樂,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在養老小鎮里,應當有集市和超市,讓老年人們可以體驗逛街的樂趣;應當有“棋攤”,讓老年人們可以聚在一起,為一步棋爭得面紅耳赤;應當有老年大學,讓老年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應當有醫療護理中心,讓所有的老年人能夠定時檢查身體,獲得最及時的治療時機。
政府引導,“放管服”改革,鼓勵民間之本參與,興建一批養老為主題,附加康養、體育健身、醫療、教育、文化娛樂、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的“養老+”綜合新業態,養老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參考文獻
于普林.老年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2-3.
麗水市社會養老服務工作手冊[M].麗水:麗水市民政局,2017:1
杜翠欣.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研究[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