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群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1--01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及探視者可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跌倒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和健康相關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分為同一水平面的滑到、摔倒、絆倒和一個平面到另一個平面的跌落。老年人由于各種因素及環境的變化、應變力下降,容易發生跌倒,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2]。本文分析了呼吸內科2016年1-9月8例住院患者的跌倒、墜床的臨床病例,探討針對老年患者的跌倒風險管理的護理對策,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16年1-9月在本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發生跌倒、墜床8例,年齡:65歲以上老年人占87.5%;時間:A班5例占65.5%,N班2例占25%;跌倒受傷率62.5%。
1.2 原因分析
1.2.1 生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身體機能、平衡能力及對外界的應激反應能力均有所退化,常伴有骨質疏松、心腦血管慢性病、睡眠質量不佳等,這些均是易致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本組病例中有5例患者為女性,其中2例有骨質疏松。
1.2.2 疾病因素:老年住院患者?;加泻粑到y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而這些疾病均是高風險跌倒病種,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1.2.3 藥物因素: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于成年人,且存在大劑量和多重用藥的等情況,易發生跌倒。因治療需要使用的藥物,例精神類藥物、心血管藥物、降糖藥及其他類藥物可能引起頭暈、精神疲倦,進而引起跌倒。本組病例中有2例患者因服用藥物而跌倒,分別是降壓藥和降糖藥。
1.2.4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因疾病和(或)社會關系不和諧多出現沮喪、抑郁、焦慮等情緒不佳狀態,這均可產生潛在的心理狀態混亂,削弱注意力,造成對環境的危險因素的感知和反應能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因害怕跌倒而降低行為能力,影響不太協調,增加跌倒風險。
1.2.5 環境因素:有環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51%與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本組病例中,有4例因環境因素致使跌倒,其中因地面濕滑滑到2例,因夜間光線不足、通道有障礙物絆倒1例,階梯處摔倒1例。
1.2.6 管理因素:護士人力資源不足,未到達國家的床護比。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跌倒風險評估、防范措施落實不到位。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和慎獨精神,安全防范意識淡薄。陪護人員對患者跌倒缺乏認識,對護患之間加強跌倒溝通不夠重視,或者是在夜間警惕放松,導致患者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從而使跌倒風險增加[3]。護理管理者未嚴格把控跌倒各環節質量,對病區內潛在的危險因素未及時清查。
2 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風險管理
2.1 強化安全培訓,提升護士風險干預能力。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和鑒定老年人跌倒風險因子,進行系統和針對性的風險評估,選擇更加個性化的干預措施,做到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另外,護士要掌握患者跌倒后的應急預案及不良事件的上報流程。
2.2 全面評估,篩查高風險患者。護士在患者入院2小時內完成FRASE《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量表》評判跌倒風險。該表評估內容為患者的疾病史、年齡、用藥史、感覺功能、睡眠質量、行為能力、大小便能力,心理因素、跌倒史等,根據評分定期再評。患者服用特殊藥物級病情發生變化時,必須予以再次評估。對于高風險患者床頭卡處放置跌倒警示標示,便于醫護人員觀察,并在患者活動時給予協助或警示。做好風險登記,嚴格交接班。
2.3 加強跌倒風險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公認的有效降低跌倒發生率的護理干預措施。責任護士在老年患者入院后、住院期間、出院時,向患者、家屬、陪護反復細致技巧性的講解跌倒危險因素和防范措施,例如指導患者活動與休息、功能鍛煉、飲食、特殊用藥、輔助用具的使用、心理調節等,指導照顧者識別潛在的危險因素,教導輔助患者移動和活動技巧,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識。在病區宣傳欄內增加跌倒預防十指導的內容,放置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處方。增加護士,對存在跌倒危險的高?;颊?,加強交接班及夜班等薄弱環節的安全巡視,減少患者的跌倒[4]。
2.4 加強用藥指導,觀察藥物反應。責任護士掌握本科室常用易致患者跌倒的藥物清單,及時更新和了解新藥的相關知識,對不同藥物的用藥及停藥指針熟悉,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觀察要點。對于毒麻及高危藥品加強監管,指導患者準確服用,聯合陪護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監督和觀察,若有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匯報,選擇有效措施積極處理[5]。
2.5 注重心理干預做好老年患者及家屬、陪護的心理工作。通過與患者及家屬聊天、詢問、了解病情及心理變化,適時健康指導,讓老年人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功能狀態,改變不服老、不煩人的心理,創建充滿活力的生活,增加與病友間的交流機會,保持平和心態,樹立正確的自我防范意識。
2.6 加強安全管理,確保環境安全。保持病區內整潔、清凈,促進患者充分的休息;床頭懸掛“跌倒風險”警示標示;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引導患者熟悉病區環境;病區光線充足柔和,尤其是夜間應保證病房內有一定的燈光;保證地面平坦,無障礙物,及時做好防滑的預警標識;走廊、衛生間、樓梯間安裝扶手,衛生間放置防滑墊;病床的搖把手用后及時復位;夜間合理放置陪伴椅;條件允許,避免走廊加床;輪椅制動閘保證制動;昏迷患者使用床欄或保護用具;病區設備專人檢查,發現設施損壞,及時上報維修。
2.7 做好總結分析,完善管理機制。每月開展病區安全質量會議,對跌倒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了解存在的管理缺陷與漏洞,完善跌倒相關管理制度,制定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圖,落實跌倒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流程化。
2.8 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跌倒后的應急處理流程?;颊甙l生跌倒時,護士應立即趕到現場并通知醫生,初步評估受傷情況,監測生命體征判斷病情,根據醫囑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上報護士長與護理部,將跌到的情況告知家屬,準確詳細做好護理記錄,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傷情及病情評估,處理經過及結果等,通過醫療安全事件上報系統完成跌倒不良事件的上報。
3 結果
通過實施住院患者跌倒風險管理后,跌倒發生為4例,受傷2例,跌倒發生率由1.14%下降為0.61%,呈下降趨勢。
4 討論
4.1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管理重點是精準的評估危險因素,通過評估及時發現跌倒高風險人群并針對環境、患者、護士等進行多重干預,可使住院患者的跌倒發生率降低。注意在評估風險時不能完全依靠評分量表,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風險因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評估,落實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
4.2 加強多部門聯合協作,共建安全的住院環境。跌倒預防及控制需護理、醫療、藥劑、后勤等多學科多部門共同合作,做到適宜、可行、可及且細節化,給住院患者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
綜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生理、心理、藥物、環境、社會等,要科學合理的進行跌倒風險管理,需要護士、醫生、患者、陪護人員等共同合作。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掌握跌倒風險評估標準,對風險人群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防范老年患者跌倒發生,改善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施慶,住院老年病人跌倒事件中的風險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62-63
劉雪萍、李賢、張衛紅等,運用PDCA循環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與成效[J];河北醫藥;2012年18期:2855-2856
張秀萍,住院病人跌倒的風險因素及護理管理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1):789
鐘群興,龔曉琪等,住院老年跌倒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全科護理,2011.3(9):605-606
覃玉英,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8):37-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