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鵬
【摘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使得滄州地區的經濟大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在這一戰略背景下,該地區大學生就業存在較多的問題,就業難度增加,就業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就業門檻和工資之間差異較大,再加上教育理念落后的緣故,學生面臨著自愿性事業和結構性失業等問題。要想促進大學生就業,首先學校就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創新教育機制,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注重學生創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企事業單位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機遇,以人才促發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深化校企交流合作,提高對于優秀人才的利用率,改善滄州地區的大學生就業環境。
【關鍵詞】京津冀 協同發展 大學生 就業策略 研究
【基金項目】“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20172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165-02
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步入社會但是仍處于象牙塔里的群體,他們有著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但是其思想上仍然是不成熟的,需要師長加以引導,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轉變教育理念,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機制,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讓大學生明白現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為了獲得更好就職機會而努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是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個戰略,囊括了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以及河北省唐山、石家莊、滄州等11個城市,旨在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這一戰略背景下,滄州地區的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相關高校應該直面挑戰,進行人才培養機制上的創新,以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1]。
1.滄州地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理念落后,人才培育目標
大學生從殘酷的教育考核機制中脫穎而出,其學習能力及學習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自然也會影響到其綜合素質。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業指導流于形式化,校企合作成果不顯著,這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達到現代化人才的標準。同時,學校教育理念落后,導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機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學校沒有特色專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這些問題遭到放大,學校畢業生遭到市場的遺棄。
1.2教育資源流動性差,資源配置不佳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使得戰略區域內的城市經濟交流變得更為順暢,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培養及高等教育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劃,教育資源流動性差,資源配置不均衡,滄州等弱勢地區的大學生受到戶籍制度等的影響,無法實現區域內的自由流通。而且,由于就業門檻和工資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想要往大城市發展,這使得就業難度增加,大學生面臨著自愿性失業的問題。就滄州地區來說,企事業單位的待遇肯定不如北京、天津甚至是石家莊等城市,就業形勢極其不樂觀。
1.3產業結構調整,就業難度增加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滄州地區要想尋求發展,就必須找準城市定位,重新調整產業結構,這樣一來,高校的人才培養機制也應該進行調整[2]。但是,就人才培養現狀來說,其實高校對于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速度,遠遠趕不上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因為其綜合素質無法達到企事業單位要求,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市場對于人才的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但是學校卻相對遲鈍,再加上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的緣故,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偏離了社會的需求,教育理念沒有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改變,導致人才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就業難問題逐步擴大。
2.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策略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為戰略統籌區域內的大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是對于相關區域的高校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在經濟大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學校的教育理念也應該進行改變[3]。同時,滄州地區政府應該搭建好人才交流平臺,促進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對于大學生等高等教育人才的利用,在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同時,以人才促發展。
2.1社會層面
大學生就業環境的改善,依賴于社會就業環境的改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各個企業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合理利用大學生這一高素質人才群體,提升自身的技術資質乃至科研實力,以科學技術為動力,推動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雖然為滄州地區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但是對于這些地區的企業來說,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并且創設與之相對應的人才同步培養方案,深入校企合作,為高校教育提供優質的資源,提供教育資金支持,并且為各大高校的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職業環境中進行歷練,融會貫通地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加強企事業單位與高校的交流合作,能夠為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設計提供指導,大大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創建了一個直通人才輸送渠道,提高人才培養及利用效率。
2.2政府層面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滄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向乃至速度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政府要想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注重教育,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產研一體化建設進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政策支持,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優秀人才,為高校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對于校企合作這一促進就業策略,政府應予以大力支持,甚至可以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搭建互動交流平臺,鼓勵企業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與學校聯合建立人才培養系統,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4]。同時,促進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促進人才的流通,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平臺。
2.3學校層面
2.3.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就業指導
做好調研工作,明確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找準專業定位,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以學生技術操作和研發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5]。比如說化學工程專業的培養,應注重對于學生工程制造、工序運行、生產營銷及工程管理等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化工技術員及工程師的考核,獲得相關證書,在就業后具備足夠的資質勝任相應崗位。同時,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以主觀、客觀條件為依據確定職業奮斗目標,制定一個短期的學習目標和長期發展目標,將不同階段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詳細羅列出來,在輔導員的督促下努力學習。
2.3.2立足行業需求,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為了讓學生能夠達到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學校應該立足行業需求,改變人才培養目標,在優化人才培養結構?,F階段,第三產業強勢崛起,學校應該創設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并建立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重點專業,提升品牌效應。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嘗試性研究法等多種新型教學方式,加強對于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等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合理導入微課等教學資源,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同時,積極尋求與學校專業相關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獲得實習的機會,甚至是畢業后直接就業的機會[6]。
3.結語
近日,人民日報及共青團中央微信上刊發了名為《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的文章,真實描述了大部分大學生在課堂上、考試前、畢業前的現狀,可謂字字誅心,直戳靈魂[7]。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現狀,與學生在大學階段的表現和心態有關,但是與如今的教育現狀和社會環境也脫不了干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難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滄州地區的教育環境和就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該地區的高校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在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技術素質的基礎上,注重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和研發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校就業率。
參考文獻:
[1]董曉芳,周曉楠,孫紅,張敬.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4:134-135.
[2]劉澈元,李寧.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的意愿特征、影響因素與促進策略——基于對臺灣四所高校103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J].臺灣研究,2017,01:44-52.
[3]安紫瑤,王宏陽,徐瑤,顧書源,劉林.吉林省高校大學生就業區域流向影響因素及針對性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7,05:214-215.
[4]白巖,張志義.“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策略及應用系統平臺的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1:116-117.
[5]王敏,蘭麗娟.崗位勝任力模型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04:191.
[6]韓玉萍,張藍月,葉海英,李印倫.基于USEM模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評價與提升策略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5):74-76.
[7]林成華,洪成文.回歸凱恩斯主義——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聯邦政府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的選擇[J].重慶高教研究,2015,303: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