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西藏電視臺,西藏拉薩 850000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分析
李 娜
西藏電視臺,西藏拉薩 850000
大數據(big data,mega data),又稱為巨量資料,是指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的看點已經不僅聚焦在時效性、真實性了。更為開放的網絡信息環境讓人們接受到的信息爆炸式增長,那么怎樣在如此龐大的信息環境里一眼就引起讀者興趣,是如今每個新聞工作者都在考慮的重點。傳統的新聞載體一般是報紙和電視,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從被動接受觀點到主動尋找觀點,使得信息的接受度彈性一下子變大了。對于不感興趣的可以不看,但對于自己感興趣的,點擊量可以呈幾何式增長,這種現象的產生使得媒體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新聞傳播的方式。
大數據;新聞傳播;創新;方向
把“數據”這個詞作用于新聞傳播時,就意味著新的信息革命到來了。以往新聞媒體是比較單一的。但自從有了互聯網之后,全世界的用戶可以在不同的地點相同的時間去分享同一件事。這種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正是以往新聞工作者所追求的。可以說,互聯網開啟了一個新的新聞時代,同時不可避免的,它一定會對傳統的新聞傳播平臺造成巨大的沖擊。既然網絡一定會應用到媒體當中去,那么如何引導好并應用好互聯網,就是現代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了。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互聯網是密不可分的。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通常新聞傳播平臺一般包括電視、報紙、收音機等。這些傳統的新聞載體在接收到新聞后通常需要進行篩選和制作,流程比較正式,但是,這樣我們所接收到的新聞,就是被篩選過的,且時效性是有一定的延滯的。我們從主流媒體上接收到的這些新聞,通常也接受了發稿人想要傳達的價值觀,我們可能會在無意識中被引導。
當互聯網普及之后,電腦、手機等逐漸成為人們傳播信息的主要載體。互聯網有一個巨大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發言,那么我們接受信息的速度會比電視等媒體更加快,因為可能新聞就發生在身邊。當新聞一邊發生一邊被報道時,全世界的信息此時都已經同步。可以說,手機,電腦這些新興新聞載體的出現,為新聞的傳播提供了另一種渠道。通過這種渠道,人們可以更加主動,更加自由的參與到新聞中來。無論是新聞的傳遞還是新聞的產生,每個人都可以只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關注新聞。此時這種主動就會體現出觀眾自己的價值觀,觀眾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價值觀的灌輸和引導,而是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是劃時代的進步。可以說,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載體會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樣化。我們期待以后還會出現新產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大數據時代,隨著互聯網開發程度越來越廣,許許多多的不同功能的用戶平臺被不斷開發出來。微博、微信、知乎、快手等各種功能。無論是記載分享生活瞬間,還是分享知識經驗,又或者是聯系朋友,直播生活瞬間,這種種不同功能的軟件平臺,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不僅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更是大大加快了全世界范圍內的信息交互。可以說,能成功生存下來并吸引到大量客戶使用的軟件平臺一定有它自己獨特的不可替代性,而使用的客戶群體也一定有他的特點。新聞工作者可以總結這些客戶的特點,為其推送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新聞,“對癥下藥”,那么點擊量一定會增加。
如今,互聯網經濟越來越發達,可以說它與我們的生活已經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上到國家大事,下到柴米油鹽,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它作為一個海量的信息集散地,每天帶給用戶的是爆炸式的信息,那么怎樣在這無盡的信息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就是新聞工作者需要去發現并為之服務的事情了。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及時了解客戶可能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并對其進行推送,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一個成功得到用戶喜歡的軟件平臺,其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更能夠提供屬于自己特色的信息來吸引客戶的興趣。可以說,與客戶之間進行互動起來的軟件平臺才能夠真正的做大做強。
可以說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革命都會大大影響人類的生命進程。火,蒸汽,互聯網,這都是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發明。在新聞行業,從業者們也一直在追求新的、更加有效的、更加吸引人的操作模式。最初,直播軟件剛剛問世的時候,它主打的功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實時分享生活的平臺,后來,主播經濟興起,不僅誕生了網絡主播這個行業,更為許多其他行業打開了一條新的職業之路。譬如,以往參加大型的記者會時,總是要有一個攝像,一個主持人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拍攝,但是有了直播平臺后,只要有一名記者和一臺手機就可以完成一次新聞的直播。這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為新聞工作者減輕了非常大的負擔。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思路來開拓其他新路徑來增加新聞直播的多樣性。這對整個新聞行業來說都是減重前行的好事。
高科技還帶來了另一項讓人驚嘆的產物——VR。VR指的是Virtr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技術。它通過計算機來模擬建立一個逼真的場景,讓用戶進入這個場景中進行互動。VR技術是一項近幾年剛剛興起的新技術,目前應用的并不是特別廣。但這也正為媒體人提供了新思路。2016年9月15日,央視運用VR技術,直播了天宮二號發射特別節目。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過這種讓人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事件發生時的環境,雖然現在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是可以想象它的前景一定是非常廣闊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網民用戶最多的國家。自從智能化手機普及以來,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手一部。以前只有孩子有的“網癮”現在大人們也同樣有,這反映了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家庭當中。在信息量如此龐大的互聯網中,大量的垃圾有害信息摻雜其中,污染了我們的網絡環境。許多未見過這么多垃圾信息的青少年在三觀未成熟時接觸這些,很可能對價值觀的塑造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
新聞工作者是對觀眾群體的取向最為了解的人,大數據極有利于為新聞媒體人員收集刻畫觀眾信息,真正良心的新聞工作者在了解用戶的思想之后,要傳播引導好的價值觀,這是媒體從業人員的責任。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高科技不斷面世。這對新聞行業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新聞從業人員面對時代的潮流,要及時更新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當代新聞熱點,將之融入到新聞中去。要追趕科技的腳步,在互聯網統治世界的當代,努力將互聯網的優勢都利用起來,多方面了解現在的人的真實想法,將新聞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只有將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和用戶建立更多的聯系,進行更多的互動,更加了解他們的想法,從而對媒體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面對新興科技的發展,要敢于創新,敢于將其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結合起來,創造新的媒體革命。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有害信息與海量的無害信息是成對比的。一個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要過濾有害信息,為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這是一個媒體人的良心,也是讓用戶更為信任媒體的必經之路。
[1]馬保真.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8):268.
[2]侯雨嘉.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模式分析[J].中國報業,2016(16):16-17.
G2
A
1674-6708(2017)192-0007-02
李娜,西藏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