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麗
高校英美文學學科建設及教學改革初探
熊 麗
英美文學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為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英美文學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本文將從高校英美文學學科建設入手,分析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英美文學 學科建設 教學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高校課程不斷發生各種改革。高校英美文學作為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主干課程,從學科建設入手,闡述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發展方向。
學科建設作為我國高校教學建設的基礎,直接決定這我國高校教學內容的主要發展方向。盡管有關“學科建設”理念至今尚未明確,但從學科和教育之間的關系來看,學科建設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規劃課程發展”、“構建課程體系”、“建設學科團隊”、“優化教學環境”、“發揮學科優勢”、“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等。
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中特開設英美文學課程,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不同時期的發展情況,通過學習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英語文學,充中體會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英語作品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內涵,提升學生英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創造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為此,加強高校英美文學學科建設應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入手。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活動的需求,為提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教師應沖破傳統教學模式,豐富教學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引導下,教師從灌輸式教學轉變成引導式教學,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將看、聽、說、讀、寫、做、編、演有機的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型英美文學學習體系。
其一,“看”。學生通過觀看英美文學電影,深入體會,直觀感知,從而領會屬于英美文學作品獨特的魅力。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從眾多優秀的英美文學電影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影視作品,通過閱讀使學生能夠了解該作品所要彰顯的文學內涵,明確語言特色,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其二,“聽”。學生通過收聽英美文學廣播,提升學生聽力理念和語言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較快的融入英美文學學習氛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選取易于學生接受的英美文學廣播,保證學生在收聽廣播過程沒有太大的語言障礙,否則將影響教學效果。
其三,“說”。學生通過觀看英美文學電影、收聽英美文學廣播,已經初步形成一定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與認知能力,通過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英語進行溝通與交流,談一談自己的觀后感和聽后感,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總結能力、邏輯性思維能力。
其四,“讀”。閱讀英美經典著作,深入挖掘英美文學精髓。英美文學經典著作充分反映一個時期、一個流派英美文學的發展歷程,學生通過閱讀英美經典著作能夠充分了解英美國家在某一個時期的發展情況,例如英美文學發展浪潮、思想改革、政策體系等,全面深入的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發展歷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應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通過創設情境,開展學生自主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充閱讀中體會到快樂,提升學生英美文學的審美能力。
其五,“寫”。學生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同時,需要將優美的語言、獨特的句子、重點語法用筆記錄下來,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篩選信息能力、語言總結能力、探索能力、鉆研能力等。除此之外,學生在觀看英美文學電影、收聽英美文學廣播、閱讀英美文學著作之后,通過撰寫英美文學學習報告,即觀后感、聽后觀、讀后感,學生自學課題、篩選資料、撰寫論文,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寫作能力,為學生后期發展奠定基礎。
其六,“做”。學生結合已觀看的英美文學電影、收聽的英美文學廣播、閱讀的英美文學著作,動手制作英美文學作品,例如研究成果課件、報告、影視作品等。學生通過利用手邊的科學技術,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功感,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
其七,“編”。學生通過以上步驟,一定具備一定英語語言基礎,學生可以對一些技術性較為簡單的英美文學作品進行改變,實施二次創作,通過自己的智慧,對英美文學進行重新闡釋。在編劇過程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簡單的引導下,準確做主英美文學著作特征,明確創作方向,并對其進行改造,在改造的過程中不斷凸顯原著的歷史特征,還能夠體系現代化思想內涵,從而拉近學生與英美文學歷史著作的距離。
其八,“演”。通過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改變,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獨特性,通過扮演英美文學戲劇或者是英美文學小說中的主人公,利用語言表演、動作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表演中充分體會英美文學內涵,知曉英美文學著作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深入到高校課堂教學之中,有效擴展課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充分為我國外語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平臺,為英美文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擴充課堂信息的容納量,營造具有較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提升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生動性。從文學課堂教學角度來分析,運用信息技術不但將傳統而狹小的文學教學氛圍,轉變成具有開闊性、時代性的教學氛圍,有效開闊學生視野,氛圍教學內容,展現文學價值。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過程,應根據課堂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知識體系,簡明扼要的將知識重點展現出來,提升課件質量,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使用網絡資源時,嚴厲杜絕照抄照搬行為,應充分從本班學生發展情況入手,將自己的知識體系與優秀的教學理論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新的教學體系,落實“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原則,使每一學生均能從課堂學習中得到新的收獲與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正視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問題,運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降低問題發生率,避免對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依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使學生能夠發揮自主能動性,開闊思維,發揮自身創造力,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班級凝聚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最大價值。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是從英美文學學科建設入手,分析目前我國高校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的重點與未來發展方向,通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從知識被動吸收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學習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1]宋曉晴.新形勢下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改革探索研究[J].河套學院學報,2013(03):42~45.
[2]孫堅,楊偉超.高校外語專業課程重構與教學改革——以英美文學課程為例[J].當代教師教育,2016(03):51~55.
[3]李金云,胡元蘊.解構主義視閾下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課教學改革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5(04):141~144.
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
熊麗(1981-),女,漢族,湖南道縣人,本科,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