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江
攜手語言模因論,踐行高職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法
胡鐵江
本文擬將語言模因論融入高職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發掘閱讀材料中可利用的語言模因,并加以背誦和模仿,一方面有利于夯實語言基本功,促進閱讀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將之應用于寫作實踐中,無疑將大幅提高學生的文本輸出質量。
語言模因論 讀寫結合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必修基礎課,在助推實現高職教育總的人才培養目標、夯實學生語言基本功、提升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事實上,作為未來職場的一線技術工人,高職學生較少有機會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用英語面對面地交流,因此,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應該主要聚焦于閱讀和寫作技能方面。
語言模因論是研究語言模因被語言使用者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過程的理論,認為語言在口口甚至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并非僅僅是機械地復制克隆,而是“人們將存在于大腦中的信息模因在語用中不斷重復、增減、變換、傳遞,或從一組舊的模因集合重組成新的模因集合,使語言的單個模因或模因復合體在使用的過程中此消彼長,通過各種媒體不斷地復制和傳播。”[1]例如一牙科診所的宣傳語“美好生活,從‘齒’開始”;一家居建材市場的廣告宣傳語“‘美’家‘美’戶,選南湖”;一餐館被命名為“食全食美”以招攬食客……類似語言模因被解構和重組的例子都是人們在語言模因傳播過程中再創造出來的詞語,富于新意,意味深長,博人眼球,且屢見不鮮。
讀寫結合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讓閱讀教學聯姻寫作教學而不是割裂兩者或牽制或促進的內在關系讓兩者彼此孤立的教學方法。具體而言,教師在課內選取難易適中且學生較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布置給學生,引導并要求學生依據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閱讀與寫作經驗判斷并發掘閱讀材料中可利用的語言模因,并加以背誦和模仿。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跟蹤顯示,高職英語讀寫教學攜手語言模因論,一方面有利于夯實語言基本功,促進閱讀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將之應用于寫作實踐中,淡化寫作焦慮,大幅提高學生的文本輸出質量。
教學的側重點片面地傾斜于對學生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聽說輕讀寫,忽略了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直接導致了與學生在職場中實際需求的英語應用能力格格不入的窘境。
閱讀是外語學習者獲取語言、文化和學科知識的重要來源,英語閱讀能力很大程度上折射著學生應用英語詞匯、語法及語篇等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也是高職學生在未來職場較為實用的語言技能。然而,高職英語教學片面地重視對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培養,要么滿足于最基本的日常用語教學,要么在詞匯講授方面耗費大量時間,忽略了閱讀策略的講授和閱讀訓練。這給學生帶來錯誤的學習導向:英語學習只要會幾句日常寒暄語,背背單詞,記記語法,至于閱讀策略可學可不學,閱讀實踐可練可不練。一經閱讀實踐,盡管一個句子甚至一篇文章里面的每一個單詞都明白意思,一遍遍數讀句子篇章就是不解其中味。
寫作是一個有意圖、有意義、有步驟的語言輸出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修正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寫作者的語言功底、寫作技巧的運用是一個全方位高標準的考驗。囿于高職英語有限的教學時數以及學生英語底子薄弱、寫作技巧匱乏、談文色變的歷史遺留頑疾,教學過程中用于寫作訓練的時間幾近于零,陷入教與學惡性循環的怪圈。筆者多年參與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寫作閱卷,得分及格的寥若晨星,交白卷的比比皆是。
模仿背誦等傳統教學方式的理性回歸,尤其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從語言模因論出發,教師為學生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實用性強,且難度適中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主動性,引導學生發掘閱讀材料中可利用的語言模因,并加以模仿背誦?!笆箤W生能夠全神貫注地對其中的語言模因進行注意、理解和接受,確保語言模因為學生所同化、記憶,”[2]并運用到寫作實踐中,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
“寫作過程其實就是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現型復制傳播的過程,也是將模因同化、記憶、表達并傳播的過程?!盵2]擬采用模因寫作教學法,首先給學生范文供其仔細閱讀,發掘并記憶其中對接下來的寫作練習有價值的語言模因,然后進行創造性寫作模仿,最后達到靈活創造性運用。不僅有助于鞏固經由閱讀所輸入的語言素材,促使語言知識內化,淡化寫作焦慮,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和質量。
依據語言模因論的觀點,語言習得是不斷模仿復制傳播的過程,即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閱讀過程是學習者自外而內獲取語言知識,即輸入過程;寫作則是學習者將所學知識自內而外的再現過程,即輸出過程。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讀寫聯姻,形成讀寫整合教學流,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6.
[2]陳興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聽說讀寫譯一體化[J].山西師大學報,2014(11):67~69.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模因論視閾下高職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7C0612)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