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加文
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現狀與對策分析
凌加文
近年來,我國國土資源執法領域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與中央提出法制國土的目標要求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在實際執法工作中還存在調查取證難、執法打擊難、隊伍保障難等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筆者結合基層國土資源部門的執法實踐,就如何破解執法難題、推進法治國土建設,作以初步的探討和思考。
國土資源 執法 現狀 對策
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是一個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博弈命題。國土資源管理既關系到十三億人民的生存與發展,也關系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終實現,因此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型改革的關鍵節點,如何管理好國土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從實際情況看,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的問題依然嚴峻、不容樂觀。
根據今年2月份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立案查處違法用地案件4.7萬件,同比下降24.7%;涉及土地面積32.5萬畝,同比下降27.1%。雖然立案數量和涉及面積均大幅下降,但在基層執法實踐中,“難執法、執法難、法難執”等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從近年來辦理的違法用地案件來看,犯罪分子采取的非法轉讓行為極為隱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私下秘密交易,交易后不辦理正規手續,難以被發現;二是開設空頭公司,利用股東工商更改,達到非法買賣土地的目的;三是以賣房為名,行非法賣地之實;四是以農業承包為幌子,進行非法土地買賣;五是土地轉讓成交后,受讓方仍以轉讓方的名義在建設使用,制造假象,逃避打擊。
在執法實踐中,基層執法人員只能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違法用地人員下發相應的法律文書,對拒不執行行政處罰的違法人員,缺乏有力的強制性措施。由于土地違法犯罪投資低、利潤高,幾乎沒有技術含量,社會閑散人員大量進入該行業,甚至滋生很多黑惡勢力,形成國土資源執法過程中制止難的尷尬局面。另外,由于國土部門與部分司法機關在土地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定上仍存在爭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違法案件行政處罰和進入司法程序的難度。
按照國家《土地管理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只對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義務作出比較寬泛的規定,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予支持和配合的,并未明確規定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執法人員可以采取的相應措施。
當前,我國縣級以下沒有設置專門的國土資源執法行政編制,在廣大鄉村土地執法職責主要由村干部兼任。但在現行體制下,村委會干部每三年換屆選舉一次,人員結構變化頻繁,有些剛剛熟悉日常執法工作,就由于換屆而造成人員流失。
在基層執法過程中,只要不發生治安案件,公安機關一般不會介入;由于考慮到拆除后果和社會影響,法院在強制執行拆除房屋時,往往會比較慎重。上述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者的違法心態,也刺激了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
法律意識淡薄是土地違法案件發生的根源之一。因此只有加強對土地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法律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有效預防土地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國土資源部門要聯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相關法律政策的宣傳力度,并適時在各類媒體上刊登一些土地類違法案件的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揭露違法手段,公示違法后果,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法律,發動群眾參與監督并踴躍舉報。
針對目前土地違法行為多發頻發,并呈上升趨勢的現狀,基層國土資源部門作為執法主力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嚴厲打擊。對案件辦理有阻力的,要及時爭取上級機關的幫助支持;對涉嫌非法采礦、非法買賣土地、破壞耕地等違法行為的,要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對發現國家工作人員參與犯罪的,要與檢察院、紀委等部門聯合執法;對掌握的案件,要力爭在法律規定的處罰范圍內,從重從嚴處罰,以震懾其他不法分子。
結合廣西、湖北等地試點經驗,建立健全縣、鄉鎮、村、組三級國土資源執法隊伍,與現有的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單列,加大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力度,強化業務培訓和跟蹤指導,完善陽光執法、規范執法等長效機制,打消執法人員的后顧之憂,嚴防發生人情案、金錢案和關系案。
[1]易長庚.基層執法難在哪——對基層國土資源執法困境的思考[J].國土資源導刊,2006,3(6):33~34.
[2]王勝軍,孫忠原.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山東國土資源,2009,25(10):13~14.
[3]王現波.基層國土資源執法:困境與出路[J].中國土地,2012(8):15~17.
[4]戴兵.淺談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0,19(4):67~68.
[5]劉加興,朱成東.淺談新形勢下的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C].江蘇省土地學會2007年度土地學術年會,2007.
平果縣同老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