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新
淺析中國夢與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劉金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當代青年作為承載和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只有認清中國夢與自身的關系,明確中國夢賦予自己的歷史責任,尋找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的途徑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 青年 歷史責任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對中國夢作了全面闡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
第一,中國夢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只是當今時代人民的利益訴求。
第二,中國夢是對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追求和愿望的具體表達。
第三,中國夢是對普通民眾個人利益訴求的具體表達。
中國夢是一面偉大的旗幟,指引著當代青年的前進方向。當代青年作為朝氣蓬勃、敢想敢做的一代,無疑是最有想法和追求的一代。中國夢的提出,不僅為青年的夢想指引力更加明確的方向,使他們的夢想得以更加確切的展現,也為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的講話中提出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3],表達了習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重視。青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青年以后的人生走向會有重大的影響。馬克思在17歲的時候就在他的一篇德語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表明了自己要獻身于為人類服務事業的高遠志向。
人才是強國之路。當代青年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更應該作為國家建設事業的高級人才在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樣,就需要有知識的武裝,從而,也對青年提出了時刻根據時代的發展補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識水平的要求。這就要求應該樹立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充分利用書籍、網絡等學習資源,根據時代的發展完善自己的知識,學習各項能夠適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知識和技能。并使之應用到實踐中去。
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4]。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它應用于社會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從而創造價值。當前國家實施的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表明了國家在人才資源培養方面的重視,也表明了國家對技術型人才的渴求,青年不能空談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的重要作用,只有把自己所學應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當中,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凝聚起更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奠定更為堅實的經濟基礎。
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也是一個有志青年奮發向上的動力。回顧歷史,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爭取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正是因為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的驅動。當代青年應清晰地看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代社會,青年在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眾多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外界的壓力。這就需要青年積極地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高自己,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的提高,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取得戰爭的勝利,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就是因為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
[1]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2]習近平.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劉金新(1991-),女,河南商水人,碩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