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日杰
如何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基層干部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
——以果洛州瑪沁縣為例
卻日杰
黨的基層組織廣泛分布于社會的基層,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組織群眾的重要責任,文章就近年來瑪沁縣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淺析,分析了存在的問題。
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 維穩 作用
近年來,瑪沁縣按照“發展黨建促經濟”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就基層組織和干部在經濟發展和維穩工作中作用的發揮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瑪沁縣轄6鄉2鎮,35個村(牧)委會,7個社區,95個牧業合作社,瑪沁縣總人口51848人,其中農牧業人口30509人,占總人口的59%。干部職工1408名,其中行政單位干部501人(含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45人),占35.6%,共有黨員總數1926人,其中:牧民黨員940人,占48.8%;女黨員444人,占23%;中專及以上學歷1034人,占53.7%。
第一,積極探索基層組織規范管理的有效途徑,下大力氣提高基層組織規范化管理的整體水平。自連續5年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以來,瑪沁縣委積極探索基層組織規范化管理的路子,通過“三議一表決”活動,理順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其它組織之間的關系,使基層組織規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一是提高鄉鎮干部工資待遇,鼓勵鄉鎮干部扎根基層。二是按照中央和省州委有關保障村干部報酬動態增長的相關政策,加強與財政、民政等部門的溝通,確保村級運轉經費足額到位和村干部報酬動態增長,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激發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三是加大黨員干部培訓力度,以縣鄉黨校為陣地,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領導講課與討論座談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村(社區)支部書記培訓班、農牧區黨員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通過培訓,有力地提高了基層黨員特別黨員領導干部的整體素質。
第二,以“三級”聯創活動為契機,不斷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的各項基礎性工作。一是按照“三級聯創”的原則和要求,在“創”上下功夫,在“聯”上抓落實,大力開展“五好”村黨支部和鄉鎮黨委創建活動,全縣7個鄉鎮和28個村達到“五個好”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創建標準,在此基礎上,我們按照“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五個好”,不斷擴大“五個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覆蓋面。二是加強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我們把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便民、實用、實效”的思路,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多渠道落實配套資金,大力加強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
第三,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研判形勢,積極發揮基層組織和寺院的作用,切實維護瑪沁縣社會政治穩定。一是維穩工作重心下移,力促鄉鎮社會和諧穩定。二是注重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做好正面引導工作。在瑪沁縣各鄉鎮推廣“基層法治宣傳員”做法,在宣傳教育工作中采取強有力手段,將維穩工作與國家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掛鉤,給群眾講清楚,反黨、反社會、搞分裂活動的人沒有資格享受國家的任何優惠政策。積極教育和引導廣大基層黨員、民兵等,時刻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充分調動基層力量,參與佛事活動管理。針對舉辦大型佛事活動期間信教僧俗群眾大量聚集,人員構成復雜,管理難度大的實際,我們按照慎用警力的原則,在佛事活動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模范帶頭作用,及時發現和勸阻制止有可能借機滋事的行為。
一是村干部自身素質偏低,難以適應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基層干部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等、靠、要思想嚴重,“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小康則穩”的思想依然存在,工作中往往表現出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三是部分基層干部存在重經濟、輕黨建,重業務、輕黨務,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形成“兩張皮”。更有甚者把黨建工作當成一種負擔、一種包袱,工作限于被動應付、交差了事,走過場、走形式。
首先,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發展經濟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要加強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必須要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學習省州領導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以及在維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使廣大黨員, 干部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作風,進一步完善領導班子議事和決策機制,大力推行“三議一表決”的議事制度,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其次,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先鋒隊作用。在黨員發展上,要把牧區知識分子、致富能人作為培養發展重點,在黨員教育上,要經常送黨課到基層,鼓勵黨員訂閱共產黨微信、開展網上學習,使每個黨員都能經常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教育。
總之我們將緊緊圍繞省十三次黨代會的工作決策部署,始終保持開拓奮進的信念和敢為人先的膽略,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真抓實干,頑強拼搏,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推動瑪沁縣域經濟社會提升發展。
中共果洛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