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文化自覺視角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麗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在今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讓民族的文化得到認同和傳承發展是異常重要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各民族的精英群體,承擔著傳承、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重任。文化自覺理論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觀,能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文化自覺 少數民族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它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創造、發展的重要源泉。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由于不同的歷史原因,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這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標志。民族文化不是靜止、恒久不變的,它是處在不斷地運動發展中。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經濟高位運行,思想日新月異。特別是互聯網科技的普及和應有,對我們的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在這個大變革時代,如何將本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下去,是每一個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文化自覺這個概念是由我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文化自覺’這個概念可以從小見大,從人口較少的民族看到中華民族已至全人類的共同問題。其意義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勢,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1]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走入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內地普通高校學習生活,那么相對于他們吱聲所熟悉和了解的“母體文化”,漢文化無疑是處于強勢地位的。當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周邊“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沖突和體驗。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大學生當面臨外在的“強勢文化”壓力時,會產生三種不同的應對方式。第一種應對方式是逐漸被“強勢文化”同化。一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進入普通高校后,在巨大的“它文化”壓力下回逐漸淡化自身的民族意識,切原來所具備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會逐漸消失,這種情況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十分不利的。第二種情況與第一種情況正好相反。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進入以其他“強勢文化”為主導的環境中,會極大的刺激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在這種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會讓這些民族學生更加注重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特征。他們更需要外界環境的正面評價,一旦受到負面刺激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彈,甚至對“它文化”產生強烈排斥。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得以保存,但卻不利于對其他民族先進性文化的借鑒和學習。第三種情況就是費教授所提到的,產生民族文化自覺意識,這是最理想的一種情況。當這些進入內地普通高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正確看待本民族文化與周邊其他民族文化存在的差異,那么就是產生了文化自覺意識。一方面,他們會學習繼承本民族溫暖當中優秀的文化遺產,而另一方面也在學習著其他民族先進的文化成果,使本民族的文化能夠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取向;文化自覺不帶有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他不是復舊,也不是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2]
建立多元和諧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喚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進入以漢族為主體的大學校園后,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這就需要及時地進行文化調適。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豐富多彩而有針對性的校園文化活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幫助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這些校園文化活動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各民族的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相互學習。
其次,要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開放包容、和諧共處的文化價值觀。全球化以及中國社會的高數發展是每一個民族都無法回避的社會客觀現實。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是選擇封閉自守還是開放包容,這無疑是每一個少數民族大學生都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固步自封是沒有前途的,時代不會等待任何人的腳步。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才能發展,才能走得更遠。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經驗,并不意味著就要放棄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是要去融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當中去,這也正是文化自覺意識的題中之意。所以,學校、社會在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觀時,應當培養一種擁有文化自覺意識、開放和諧的文化價值觀。
重視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統一。文化是文明的尺度。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社會上下都在盲目的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甚至在民族文化發展上也包含了經濟效益的目的。有很多少時民族的文化在追求經濟目的的要求下被過度包裝,炒作,而這喪失了少數民族文化當中的自然狀態,而走向了低俗化和商業化,這不是對民族文化的保護,而是破壞。
要培養少時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責任感。文化的消亡是永遠不可避免的,重要的努力使每一種文化尋找到新的生機,而不是守舊不前。少時民族大學生無疑使每個民族群體當中的精英人群,就需要承擔更大的民族責任。將本民族需求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下去是每一個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1]費孝通.關于”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J].學術研究,2003(7).
[2]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3):22.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