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立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及其發展對策研究
唐 立
現階段為了能夠在根本上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以此為學生身心健康做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為現代化社會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員。因此本文針對這一情況展開分析,調查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同時提出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發展的良好對策,以此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的良好發展,為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全能型人才。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影響因素 發展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工作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也逐漸被校園提上工作的日程。但是在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由于各種問題的疏忽造成的改革結果受到影響。因此本文重點分析現階段影響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因素,為體育教學的進步提供良好的發展對策,以此促進我國體育人才的長足發展。
(一)體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平衡
在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上進行觀察和了解,能夠看出,很多校園中對于體育教學工作都存在著其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狀況。主要就是:體育設施和教學內容,還有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缺失,這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這些情況也導致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存在著一定的難題。教師在工作中無法開展豐富的活動,僅僅是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器材訓練,這也造成高校體育教學遠遠落后于現代化教學進程的要求[1]。
(二)傳統教學理念的障礙
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校園的教師在體育教學理念中,都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對于學校給予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甚至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程就是帶領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因此導致體育教學沒有進行系統性的安排。這些情況都在很大程度上對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入校園造成了阻礙,最終嚴重制約了教學改革的推進[2]。
(三)應試教育方式的影響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實現校園中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在根本上受到學校、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的重視。但是現階段校園中各項教學任務都被應試教育所禁錮,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體育教學在校園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很多人都把成績和就業率以及考研率作為衡量校園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重視文教忽視體育的現象也出現了,造成校園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現象。
(四)教學改革和實踐整體缺乏
在了解到現階段校園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校的體育課程經歷了競技體育、素質教育、快樂教學等發展階段,這些情況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拓展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但是在教學實踐的根本上看,體育教學依然沒有取得重要突破,甚至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模式,甚至對于教學的目標和標準沒有清晰的認識。
(一)重視教學資源的投入、利用和開發
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體育課程的教學資源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但是這也是影響體育教學改革進度和成效的主要難點。同時這也是教學資源貫徹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過程。想要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還需要給予體育教學進展的機會,并且保證體育教師的教學理論以及方法都能夠被現階段的改革所接受。
(二)正確處理繼承和改革的關系
在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以往體育教學所取得的成就還有教學的經驗,并且結合現階段教學發展和改革的內容,在批判教育的基礎之上把繼承傳統內容和教學的改革相結合,使用辯證的觀點去看體育教學的進步,為體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快應試教育的轉軌
應試教育現階段已經在中國各個校園中扎根,這一點對于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都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并不是通過改革就能夠被消除的,同時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應試教育和人類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矛盾。因此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還需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目標,實現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工作,為高校體育改革消除障礙。
(四)加快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整體發展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工作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著各種漏洞,這也嚴重影響我國高校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甚至會致使體育教育工作呈現出落后的現象。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且完善教學的理論,以此把改革內容落實到實處,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
根據以上分析的內容能夠看出,在高校體育改革到現階段的情況下,還需要給予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提出良好的對策,保證校園能夠重視教學資源的投入、正確的理解集成傳統教學方式和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的關系,同時還需要把應試教育的觀念轉正,保證實踐教學的整體發展,這樣才能夠在根本上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體育專業人才。
[1]劉峰.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07):99~100.
[2]武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11):131~132.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