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志剛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游志剛
高職教育作為專業型人才培養基地,長久以來,向社會上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大大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新時期,會計作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創新和優化,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確定方向。本文主要就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人才培養方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會計 專業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素養
高職院校在建設和發展中,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主要使命,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優秀人才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尋求合理的解決對策,提升教學質量。縱觀當前人才市場發展現狀來看,用人單位更加傾向于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而在企業參加過會計實習的學生,自身崗位實踐能力較強,很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和錄用。由此看來,加強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一)課堂實踐教學
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模擬企業日常會計業務,設立相應的能力訓練活動,創設工作情景和任務,根據會計相應審核、賬目登記和編制會計報告等一系列流程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這就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適當地減少理論課程占比,增加實踐課程,或是在邊做邊學,期望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會計素養。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充分,實踐能力同樣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嚴重影響到高校教學成效[1]。
(二)模擬企業實訓
一般情況下,由于很多企業內部會計賬目是不公開的,無法獲取真實信息,這就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模擬企業會計賬目,設計企業某月的賬目,明確任務要求,要求學生對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處理。這種模擬企業會計賬目的實訓課程中主要包括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和手工模擬實驗兩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缺陷。其一,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主要是在配備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機房中進行,實驗室內部配備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會計核算軟件,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來完成任務,掌握財務會計軟件使用方法,模擬財務會計工作全過程,切實提升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核算能力。其二,會計手工模擬實驗,主要是在實驗室內進行,配備實驗桌、度媒體教學設備、實訓教學資料等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出演企業財務會計部門的主管、會計和出納等職位,實現對原始憑證和賬目的等級、審核,完成財務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模擬實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為充分的了解會計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會計素養[2]。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更為充分的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面向中小型企業,從事財務會計等相關工作,在豐富工作經驗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打下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
(二)劃分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應該根據會計崗位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工作任務,人員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將工作任務劃分為出納、主辦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幾方面,劃分不同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職業能力。出納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庫存現金收付、現金日記賬登記、銀行存款收付、會計單據審核等等。出納需要養成良好的職業能力,能夠充分熟悉和掌握工作流程,了解外匯結算知識,熟練點鈔,正確處理現金業務,運用財務會計軟件來開展工作。會計工作人員任務則是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實現對資產的分類、核算,包括投資、籌資和固定資產的分類、核算,清查財產和記錄賬目等[3]。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是必然選擇。通過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教育資源,同校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可以建立監理經濟實體,為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提供實訓基地,切實提升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應該在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優化,迎合社會發展需求,打造更具高職特色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
[1]黃子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2(08):359~360.
[2]劉崢,范瑩瑩,蔡文芬.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5(22):136~137.
[3]徐文杰.實踐導向、能力本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J]. 財會通訊,2014,21(09):158~160.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