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姿
春風拂面 潤物無聲
——探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促進作用
鄭英姿
道德與法制的課堂,從其本身的定位上,它具有更多政治上的教育意味。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將道德與法制的課堂定位為說教、枯燥、無聊和牽強。導致的結果變成教師的一言堂或是貌似沸沸揚揚其實一無所獲。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有創新思想的獨立的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適用新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理念,特別在師生之間的關系上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 課堂體會
師生融洽指師生在活動中融為一體,教師參與、融入學生活動中,做學生的朋友。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只給學生創造情景,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情感,更要以熱情的態度投入到教學當中,要改變那種高高在上的作風,放下架子,樂于和學生交往,做學生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如,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擔任一個角色,與學生共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比如:在學習《融入新集體》一節內容中,和學生一起玩“眾志成城”的游戲,既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又培養了同學們通力合作的精神。
課堂上師生關系融洽、合作愉悅固然重要,同時教師又是指導者、促進者和管理者。教師要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使學生學習更深入。另外,激勵評價,多給肯定。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多表揚,多鼓勵,不批評、不指責。表揚能夠肯定成績,激發熱情,對后進更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不應過于苛責,不應使其喪失信心,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婉轉處理,及時進行評價激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極大的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應該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訓練的態度,而不是結果,不要在表現、表達的質量上提太高的要求。
課堂活動時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在活動中,學生用知識解決了假設的生活問題,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同時活躍了氣氛,使學生通過體驗情感、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如《法律“雷池”不可越》一節,設計學生所喜歡的“我來當法官”活動:選擇一個案例,模擬法庭的形式,推薦法庭基本組成成員:審判員、審判長各一名、書記員一名、檢察官一名、辯護律師一名、犯罪嫌疑人一名,然后進行公開審判。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了犯罪的危害性以及犯罪應受到法律的懲處,從而自覺地守法。
動漫、故事所提供給讀者的是創造力、想象力和幽默感。這些又恰恰是我們以往教育中所缺乏的。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愛看動畫、愛聽故事的心理,提供學生學習活動產生的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熏陶和感染。如學習《文明交往》中“尊重是交往的前提”一節,讓學生觀看動畫短劇《負荊請罪》,生動的畫面,兩位大臣彼此間誠摯的語言,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表示很喜歡,并順理成章悟出道理,人與人之間應當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著對道德法制課堂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平時應做有心人。積極通過媒體新聞、報刊雜志,搜集大量的真實的素材事例來感染、熏陶學生。特別是和學生生活相貼近的事例,這些事例,材料典型,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類似事例天天都有,但要從日常紛繁的各類事例中發現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們借助學生的力量,發動學生一起行動,利用課堂展示的機會,把個別學生經驗傳遞給全體同學。如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中,當問及平時生活中遇到哪些權益受侵犯的事例,又是如何處理,學生對此有很多的話題。從學生的回答中,學生明確了遇到消費者權益受侵犯后正確的做法。可見使用的素材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會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知識的落實能達到潤物細無聲。同時搜集素材事例,能夠促使師生注意關心社會,發現問題,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
“觀”指觀察、考察,平時主要通過在校園的觀察,規范學生的言行,要求誠實守信,做文明學生。首先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言行去影響學生,指導學生。如要求學生維護人格尊嚴,教師平時要觀察學生當中是否存在亂起綽號等侮辱人格的行為,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傷了學生的自尊等等。將學生要遵守的《中學生守則》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及社會公德、國家法律轉化為日常的生活細節。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制定細則,實行綜合評定,注重實效,落腳于行,并養成習慣,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
時代在發展,學生在不斷的成長,人們的觀念也在進步著。師生關系從最初的嚴師即父,到現代亦師亦友亦伙伴。師生關系的變化也帶來課堂教學關系的變革,它不再是教師一支粉筆、一支教鞭、一張嘴的嚴肅課堂,而是“七嘴八舌”、重體驗的溫馨課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繼續探尋新的師生關系,以更好地達到讓教育能如春風拂面般讓學生樂于接受,像潤物無聲般使學生自然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