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遠紅
淺析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羅遠紅
大學生經歷高中生活學習之后,會經歷種種改變,形成新的特點。筆者對本校部分學生采取抽樣方式進行了心理測試,發現有16.8%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我們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給予高度重視,并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尋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和途徑。
大學生 心理問題 解決方法
在心理測試中,不適應大學生活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大學新生中。究其原因,中學的學習方式為被動灌輸,只要把老師教的內容學懂記住就行。進入大學學習后主要靠自學,老師只是起引導和點撥作用,到底應該如何學,需要自己去領悟和發覺。這給大學新生造成了很多困擾,繼而產生心理壓力,嚴重者還會出現失眠、心煩、注意力分散等明顯心理癥狀,最終不能完成學業,適應大學生活更加困難。
所有大學生都渴望自己能夠處理好人際關系,為今后踏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但是現在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最終身心受損,產生各種不良后果。把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大學生總結起來,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有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獨立生活能力差;第二,與人溝通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交往技巧;第三,不愿意與人交往,存在一定的自閉傾向;第四,隨波逐流,為與人交往而交往。
如今,大學生談戀愛在大學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可是大學生在對待戀愛的定位和態度上有失偏頗。大學生往往追求理想,追求戀愛中帶有夢幻色彩和言情小說中的美好,還有些渾水摸魚者往往是游戲愛情,所以,大學戀愛不被看好。筆者發現,大學生戀愛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有:第一,失戀后的情緒問題。第二,對于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錯誤理解。
大學新生入學后都要經歷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所以新生入學期是高校大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關鍵時期,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作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期”。高校大學新生適應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所在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的大學不一致,因而會有心理落差;二是新生不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有困惑情緒進而心理失調;三是進入大學后與以往在中學里當佼佼者的感覺天差地別,因而誘發心理問題。
高校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往往不懂交往的方法,尤其是在與異性交往時不知所措,經常發生碰壁現象。另外,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還有以下幾個原因: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不正當的家庭教育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大多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脫離集體環境,他們往往也沒有集體感和合作精神;父母的過分包辦也讓他們上大學后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
大學,活潑而富有激情。在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大學生人人都有獨特而豐富的感情色彩。首先,大學生具有非常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兩極性表現得很突出,自大或自卑兩種情況極易發生;第二,沖動和爆發性在他們的情緒中時有發生,所以,情緒不易控制;第三,大學生的情緒往往能夠深化,從內心產生眾多不良情緒,例如緊張、著急、自卑、抑郁等等,這些情緒波動都很大,以至于大學生不能自拔并影響個體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
心理咨詢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當前高校大學生產生的眾多心理問題來看,大多數是由人格障礙引起的,但是當下我國大多數高校還沒有設立專業的心理咨詢部門,即使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也沒有達到國家標準,例如缺少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配備,心理咨詢室沒有落到實處等等。
現代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之一就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方面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思維、記憶、想象能力的心理訓練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以及科研動手能力等;通過一些激勵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采取強化與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課外教育是高校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堂教學的補充。高校要使用多種媒體來廣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經常舉辦專題心理講座、報告、學術沙龍,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和判斷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促進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只有當教育轉變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并且主體自主參與時,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實現。因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應該提倡主體的自我教育,高校教師應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輔導員老師應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主動參加多種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不斷增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
湖北美術學院)
羅遠紅(1967-),女,漢族,廣東興寧人,行政管理研究生,黨總支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