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淼
試論加強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機制建設
李 淼
在高校開展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是當前階段培養學生愛國思想與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保障。然而,核心價值觀在高校進行教育、推廣過程中面臨的缺乏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為此,本文從實際出發,對完善核心價值觀思想機制建設的有效舉措進行簡單的分析。
實效性 文化建設 志愿服務
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推進工作應具備時效性,即能夠根據高校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結合先進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構建兼具現代化與具體化的思想價值體系。然而,當前階段的參與主體在進行具體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踐行時,協調性不足,“單打一”的工作機制被廣泛適用。管理機構與各部門協同體系的建設不完善,使得課程教師、校學生干部體系、廣播宣傳部門等配合性、協調性不高,這種各自為政的工作模式,缺少了系統的指導,對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推廣造成了阻礙。與此同時,在開展價值觀念教育活動時,盡管部分高校的組織熱情高漲,但在實際執行環節卻缺乏溝通,忽視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要求,使得教育活動的開展流于表面,沒有深化活動主題。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標準,影響了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實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踐行是高校思想建設的關鍵,將價值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需要經由過程,為此,高校在深化思想教育時,需要主動引導學生樹立實踐標準,將核心價值觀念對日常行為的引導落實到實踐的各個環節。盡管現階段高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廣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交流環境,但缺乏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教育宣傳浮于表面,沒有將學生的思想建設轉化為具體的目標、實行的任務,因而仍舊存在著“宣傳像陣風、效果卻成空”的現象。
在高校推行核心價值觀念的建設工作,需要將思想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通過教材與課程講解,將核心價值觀與教學體系相融合,系統的推行思想教育工作。在核心價值觀教學體系建設、推廣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將學生作為思想教育的主體,深入研究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根據教育試點效果制作教材。提升教師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掌握程度,并通過課堂講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將核心價值觀的課程納入到階段性考試評價中,提升學生們的關注度與重視度。第二,深化教材、課程的改革力度,將核心價值觀念與原有的課程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原有思想教育的基礎上,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形成完整的教學機制。
注重思想教育的實踐環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社會活動等,加強學校、企業以及社會之間的聯系,豐富教育內容。為此,高校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完善相關服務體系。如,與地方性公益組織聯系,調派學生進行志愿服務工作;健全保障體系,加強志愿服務的評價機制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等。聯系不同的參與主體,包括政府機構、企業單位等,樹立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踐行目標,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協調各單位活動機制,實現統一化的管理系統,為學生全方位踐行核心價值觀提供平臺,同時,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用核心價值觀指導學習與工作。
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機制。一是以校園文化品牌為載體,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依托在師生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校園文化精品項目,結合讀書會、朗誦會、歌詠比賽、舞臺劇等形式,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動漫、微電影等多種方式,在校園形成人人講、處處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二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抓住民族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重要人物紀念日等契機,結合學校地緣優勢和歷史文化傳統,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挖掘“校訓”、“校歌”、“校徽”的文化蘊涵,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三是做好校園典型選樹和宣傳工作。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通過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尋訪、優秀集體創建等活動,把好的典型樹立起來、推出去。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開展網絡主題教育活動,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宣傳渠道,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理解、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
針對當前階段教育單位的各部門協調性不強;思想教育活動的開展注重形式,實質的教育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高校應該通過將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編寫相關的教材,開展教學課程;聯合企業單位、政府部門等,相互協作,建立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核心價值觀踐行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基礎;在高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思想文化建設等方式,加強高校學生精神文明建設,完善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機制。
[1]朱健.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建設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宿遷學院)
李淼(1979-),男,湖南漣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