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與評價的研究
李 建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社會對各行各業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衍生地,更是對其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就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現狀進行一個分析,再針對現狀提出相對應培養建議,僅供參考。
普通高校 體育教育專業 學生能力培養 對策
隨著體育教育專業新課改的發布,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因此,為了應對這一要求,就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進而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水平。本文研究意在增強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理論研究。
近年來,就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所作調查,顯示目前來說高校畢業生工作能力和社會實際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調查也顯示,學生在思想教育的能力、體育教育的能力、運動訓練的能力還有科研創新的能力和專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只有在體育社交活動能力和運用工具的能力比預期的要好很多。但這也不能忽略了和其他的師范專業比較仍有很大差距的這個事實,而且能力發展也不盡相同。形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在高校教學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方式不能與時俱進,跟不上社會的需求變化,進而導致高校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社會需要嚴重脫節。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任一方面能力的缺失都會對工作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有鑒于此,就要增強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打破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能力不平衡的現象,讓此專業畢業生具備現代體育老師所要有的各方面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發揮最好的教育作用[1]。
另外,導致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不足的原因還有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也有受到老課程設置的影響。因為長久以來,我國體育課程設置受前蘇聯影響較大,它們主要以專業性強但靈活性差著稱,缺少對能力的著重培養[2]。此外,高校的教學設備也要進行一個改善。就目前來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在教學設備上還難以滿足教學需求,教學設施跟不上,難以適應專業發展需要,課堂教育老師大多還是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傳授上,沒有進行深入的課堂實踐,這些現象都或多或少影響了培養效果,極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高校應該重視并做出改變,給學生提高更加完備的教學設施,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再次,一些老師職業精神缺乏,有些學生學習態度較差也是導致學生能力較低的原因。因為很多學生認為畢業時找工作的時候和在學校的學習成績關系并不是很大,也受到社會一些其他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方面不積極,學習態度差,缺乏求知精神,對自身能力提升重要性認識不夠[3]。最后,缺乏相對應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也是導致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對學生能力的有效培養,第一,要做到有計劃。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有一定的計劃性,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培養計劃并結合實際,采取有效措施,采用相應方法,有計劃地培育學生全方位的能力。第二,要遵循漸進原則,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簡單到復雜,從局部到整體,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教學[4]。第三,要采取結合性原則,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要結合各門學科綜合培養,多種學科相結合,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地培養效果。第四,遵循個體性原則,在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培養方式應該多元化,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區別對待,在根據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選取適合的方法讓他們朝最好的方向發展[5]。
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因此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高高校教育辦學水平,促進高校專業發展,培育更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著重大的意義,學校和社會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不僅僅對學生能力培養有促進作用,對整個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更是有不容忽視的至關重要的影響。
[1]張麗華.現代心理學關于能力的研究[J].遼寧師大學報(社科版),1989(4):11~16.
[2]易鋒,程新英,張建軍,陳明清.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結構體系與評價系統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2).
[3]卓杰先,李志杰,蘭政,蒙軍.高專體育教育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能力結構的調查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08(4).
[4]彭貽海,王莉,嚴精華,趙淑英,高連順,陳勇軍.論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社會需求的相互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6).
[5]馮忠良.結構一定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27.
四川理工學院)
李建(1978-),男,漢族,四川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體育教育、體育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