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文本”到“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
李 琦
隨著我國大力的推行改革教育,范式理論的提出對于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范式理論的發展和轉換是以科學的動態模式發展的,能夠為科學和教育的發展繪制發展的藍圖,本文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轉換展開研究,從“文本”到“人本”的角度展開分析,從而提出轉換的具體措施。
人本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范式轉換
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范式理論的具體研究已經有了一段長時間的發展歷史,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有一段時間,然而范式理論始終沒有實質性的定義,范式轉換具有一定的特點,一方面會受到社會和歷史的制約,另一方面會受到個性和心理的制約,范式轉換的應用有著一定的限制性。
范式轉換廣泛應用于科學史的研究和考察,有些科學家依照原有的科學范式研究科學,這種方式被稱之為常規的科學,當遇到新的問題之后,就無法使用現有的范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就會產生混亂,因而需要范式轉換,如果取得驕人的效果,就可以促進一場全新的革命誕生,革命成功之后就會誕生出全新的范式,這種范式被稱為范式轉換。
1、文本
文本是范式的一種,對其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首先,在經濟體制方面,我國全面實施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到人們的學習,促進學習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在思維方式方面,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更加的流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之下逐漸發展為我國的意識形態,教學內容的方法較為單一;在傳統文化方面,我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深,教師的道德觀念更加的強,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相反的,利用嚴格的規定制約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也無法得到提升[1]。
2、人本
人本范式是以人為基本核心的,通過結合人的本質,和自然聯系到一起,這樣可以明確人類本身的價值,同時能夠確定人的地位,將人的真正的作用應用到實踐中去。人本范式具體應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和需求,進而展開全新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具有開放性和情感性的特點,全面的將學生作為主體。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模式和法師也一直在隨著社會的轉變而改變,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文本式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應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方式的弊病逐漸的顯現出來,教育的內容越發的枯燥,教學的方式也過于單一,這樣不僅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沒有尊重大學生。
確定全新的、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學生為本,所有的工作都以學生的角度出發,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確定,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夠真正的得到發揮;其次,尊重學生,學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都不同,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和創造差異,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特人格;最后,教育者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需求,教育和教學的目的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主[2]。
大學生的發展應該以長遠計,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下,應該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現代科技和社會上千變萬化的信息正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要依靠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內容的具體結構大致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紀方面的教育,具體的內容不同,相應的結構也就會發生改變,同時在實施教育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邏輯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不必過于細化,只要能夠體現出具體的思想關聯即可。思想內容具有結構性和層次性是極其重要的,具體可以分為橫向的和縱向的結構,橫向具有多側面性特點,而縱向則具有等級性的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創新,應該創建出全新的思想話語,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剖析,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已經形成了固定化的模式,通過實踐參與進而轉變其中的教育話語,如此才能夠向人本范式理念更進一步,通過話語的調整,實現語境的轉換,發現新的話語才能夠完成范式轉換。提高教師的工作素質也是必要的措施,教師的思想轉變才能夠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夠取得全新的突破。
綜上所述,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實踐的思想理念,利用獨特的思維模式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發生轉換,主要的轉換從世界觀出發,建立相應的價值觀,應用一定的方法論實現轉換,范式轉換可以促進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
[1]康晉.從“文本”到“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變[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6):137.
[2]薛健飛,浦玉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以對“跟進式教育”理念的剖析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14(02):101~104.
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