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孤獨之花,因愛綻放
——一個離異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
周 磊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需要時常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架起和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才能找到學生的需求,幫助我們找到教育教學的核心,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
高職學生 教育教學 離異家庭
從教以來,從輔導員到一名思政課教師,不同的工作崗位讓我不斷重新審視著自己的角色,我不僅是一名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還是一個能與學生平等交流、有效溝通的知心朋友。一路走來讓我深有體會的是便是這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了,才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所說的,他才會接受你的教育教學,才會全心投入學習。
小Q,五年制學生。父母離異,和奶奶一起生活。在師生的眼中,他是一個“問題學生”:膽大妄為,粗魯無理,叛逆反抗,厭學逃學,不務正業,不合群,沒有好朋友,學習成績差……剛接手這個班級時,他的所作所為,著實讓我大為光火,我也準備從他入手,以儆效尤。可他幾次三番主動來找我說要辦理退學事宜,讓我覺得事有蹊蹺。通過走訪調查,我從任課老師和學生那里掌握了一些有關小Q的信息,然后又聯系到他家長。通過初步了解,我才發現其父母離異,無人監管的家庭背景才是造成他現狀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長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小Q出現了心理發展變異,身心健康扭曲失衡。
小Q是家中獨子,父母因為感情不和,在他讀小學時就因感情破裂而離異了,法庭把小Q的撫養權被判給了他父親。他父親在離婚前就有酗酒、好吃懶做等惡習,離婚后更無暇顧及小Q。所以,他的父親只能將小Q托付給他年邁寡居的奶奶。奶奶對孫子總是疼愛過度、處處遷就,而過分的遷就和溺愛就容易讓孩子養成任性、固執、以自我為中心、責任心差等等不良個性。于是只要和別人稍有矛盾,他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垃圾人”。
小Q的母親是一個市井女人,有了新的家庭,對小Q也是愛莫能助,雖然她也愛自己的兒子,也想為兒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但又礙于現狀無能為力,由于怨恨還經常在兒子面前說他父親和奶奶的壞話。所以久而久之小Q也就形成了社會交往心理障礙。
正是在這種環境里成長,使得小Q易形成離異家庭子女特殊的心理現象:自卑、孤僻、怯懦、逆反。
眾所周知,一個孩子的成長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結合、相互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針對小Q的情況,首先當務之急是與他的父母取得聯系,由于小Q父母的特殊情況,我選擇了主動家訪,把小Q存在的問題狀況及在學校的所有表現分別告知他們,要求他們配合。鑒于他奶奶年事已高,生活條件比較落后,單獨撫養小Q十分吃力,我就在同他父親談話時聊到了男人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男人在家庭中肩負著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責任在身,責任重大,若做不到,做不好,必影響家庭生活,抱憾終生。希望他盡可能盡到一名父親的職責,至少解決孩子當下生活環境與費用問題,起初他還有所怨言,但當我動情說到“你可以不愛孩子,但請不要給他背上過多本不應屬于他的生活壓力的包袱…”時,他沉默了。同時,我還多次和小Q的媽媽聯系溝通,告訴她母親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母愛是無私的,但愛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請求她找機會和孩子單獨聊聊,對他耐心解釋父母為什么會分開。讓他明白這個狀況完全是父母之間的私事,與他無關。通過一系列溝通和努力,小Q的親人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也積極的配合我的工作,為我在學校的疏導工作打好了家庭基礎。
課前課后,我總在想著小Q,經常找他談話談心,了解他的困難和想法,問他的憂愁和煩惱,了解和他相關的一切事,漸漸地打開了他的心門,當他遇到困難時,我總會竭盡所能幫助他解決困難。例如他想勤工儉學,我幫他聯系地方安排時間……久而久之,信任由此建立。
小Q雖然問題多多,但是點子多,愛表現,會策劃。我就讓他負責班級文藝活動,他十分喜歡這項工作,通過精心準備,節目上了學校晚會,班級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自己因此也進入了學生會。另外他還有街舞特長,我便鼓勵他參加街舞協會,并最終憑借自己出色的舞技與組織能力成為協會會長。
小Q一系列改變讓同學們另眼相看,也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好感和尊重。同學們的支持和肯定又使他的自信心極大地增強,各方面進步顯著。
[1]本書編寫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育[M].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2]肖興會.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讓學生快樂成才[J].成才之路,2013(11):25.
[3]曾杰.社會思維學36講第11講社會思維的基本類型(下)[J].成才之路,2013(11):17.
[4]郭建萍.由一個問題學生的轉化想到的——“問題學生”轉化案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0(33):32.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周磊(1983-),男,蒙古族,青海西寧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