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明
(河北省東光縣醫院麻醉科,河北 滄州 061600)
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對進行心血管手術的患者實施鎮痛的效果對比
崔桂明
(河北省東光縣醫院麻醉科,河北 滄州 061600)
目的:比較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對進行心血管 手術的患者實施鎮痛的效果。方法:選擇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在某院進行心血管手術的132例患者作為研 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試驗組,另一組 為參照組,每組各有66例患者。在手術結束前30 min,為試驗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進行鎮痛,為參照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進行鎮痛。手術結束后,統計兩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術后清醒的時間及拔管的時間,并將統計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手術結束后,試驗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均早于參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 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對進行心血管手術的患者實施鎮痛的效果均較理想。但使用瑞芬太尼進行鎮痛的患者其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 時間均較早。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心血管手術;鎮痛效果
研究發現,進行心血管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會出現切口疼痛的癥狀。因此,在手術結束前,麻醉醫生通常會選擇合適的麻醉藥對其進行鎮痛治療,以減輕其術后切口的疼痛感[1]。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是進行心血管手術患者常用的鎮痛性麻醉藥[2]。為了進一步比較用這兩種藥對進行心血管手術的患者實施鎮痛的效果,筆者進行了 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 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心 血管手術的132例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在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44例、22例;其年齡為32~74歲,平均年齡為(53.3±1.7)歲。在參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45例、21例;其年齡為33~73歲,平均年齡為(53.1±2.1)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手術結束前30 min,經微量泵為試驗組患者靜脈泵注0.3 μg/kg的維庫溴銨和0.6 μg/kg的瑞芬太尼。經微量泵為參照組患者靜脈泵注0.3 μg/kg的維庫溴銨和0.6 μg/kg的舒芬太尼。
1)手術結束后,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進行評估。其中,得分在8~10分之間表示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為重度疼痛。得分在5~7分之間表示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為中度疼痛。得分在1~4分之間表示患者切口疼痛的程度為輕度疼痛。得分為0分表示患者的切口無疼痛感。整體鎮痛的有效率=(無痛例數+輕度疼痛例數)/總例數×100%。2)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
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術后清醒的時間及拔管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其整體鎮痛的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為9 3.94%,參照 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為90.91%。試驗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鎮痛效果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分別為(32.81±8.23)min、(34.61±3.71)min,參照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分別為(47.25±8.84)min、(49.85±2.84)min。試驗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均早于參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清醒時間和拔管時間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清醒時間和拔管時間的比較(±s)
組別 術后清醒的時間(min) 術后拔管的時間(min)試驗組(n=66) 32.81±8.23 34.61±3.71參照組(n=66) 47.25±8.84 49.85±2.84 P值 <0.05 <0.05
心血管手術是臨床上一類常見的手術。進行此類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極易出現切口疼痛的并發癥。研究發現,為患者合理選擇鎮痛性麻醉藥對減少其術后切口的疼痛具有重要的意義。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是進行心血管手術患者常用的鎮痛性麻醉藥[3]。舒芬太尼是一種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同時也是一種特異性μ-阿片受體激動劑,其結構類似芬太尼。此藥對μ-受體具有高度的親合力。其對μ-受體的親合力是芬太尼的7~10倍。并且,舒芬太尼的鎮痛效果也明顯優于芬太尼。研究發現,當此藥進入人體后,可確保機體血液動力學各項指標的穩定,保證患者的心肌有足夠的氧氣供應。在靜脈給藥的幾分鐘內,舒芬太尼就能發揮最大的藥效。相關藥理學研究表明,在心血管手術結束的前30 min,為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進行鎮痛,可以確保其心血管的穩定性,不會使其出現免疫抑制、溶血或組胺釋放等不良反應。舒芬太尼有較寬的安全閾范圍。只有少數藥物會在人體內積蓄,多數藥物都會被機體清除,從而使患者在術后能夠盡快蘇醒。此藥鎮痛的深度與其使用劑量有關。研究發現,如果舒芬太尼的使用劑量和給藥速度不恰當,會導致患者出現肌肉僵直、病態欣快感、縮瞳和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當患者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時,可為其使用納絡酮、烯丙嗎啡進行治療,以緩解其上述不良反應[4]。瑞芬太尼也屬于μ-阿片受體激動劑。在此藥進入人體的1 min左右時即可迅速達到血-腦平衡,其在組織和血液中會迅速被水解。故此藥的起效快,其藥效維持的時間短。瑞芬太尼的藥效與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均無明顯的相關性。其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約為70%,而且主要與α-1-酸性糖蛋白相結合。瑞芬太尼的代謝過程不受血漿膽堿酯酶和抗膽堿酯酶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血漿和組織中的非特異性酯酶進行水解代謝,其主要代謝物的活性僅為瑞芬太尼的1/4600[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整體鎮痛的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均早于參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對進行心血管手術的患者實施鎮痛的效果均較理想。但使用瑞芬太尼進行鎮痛的患者其術后清醒的時間和拔管的時間均較早。
[1]陳龍謙,黃慧瑜,黃麗,等.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術麻醉中應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21-22.
[2]謝燕斌,陳怡霏,王小林,等.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105-106.
[3]曹東航,項海飛,丁進峰,等.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術麻醉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刊,2013,48(9):75-77.
[4]鐘海清,鄧鑄強,梁明啟,等.不同復合麻醉方法在小兒心臟病手術中麻醉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7):664-666,668.
[5]劉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普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2):77-78,80.
R614
B
2095-7629-(2017)11-00108-02
崔桂明,男,漢族,河北省東光縣人,畢業于河北中醫學院,大專學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麻醉科的管理、教研及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