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鹽城 224100)
·護理研究·
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觀察
劉曉慶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鹽城 224100)
目的:觀察分析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收治的46例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CG組和QM組。在這些患者入院治療期間,對CG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QM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調查的結果顯示,QM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CG組患者,QM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CG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全面護理;效果
近年來,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病[1,2]。該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及高致死率的特點[3]。該病患者的傷口通常較大,其病情較嚴重,極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例如褥瘡、傷口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因此,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急救與護理十分必要。為了進一步研究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將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收治的46例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抽簽的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CG組和QM組,每組各有23例患者。在CG組中,有男性11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23~49歲,平均為(36.27±2.53)歲,其病程為2~33個月,平均為(17.50±0.88)個月。從高空墜落致傷的患者有8例,被重物砸傷的患者有5例,交通事故致傷的患者有10例。在QM組中,有男性10例,女性13例,其年齡為22~48歲,平均為(36.34±3.03)歲,其病程為1~32個月,平均為(17.61±0.78)個月。從高空墜落致傷的患者有9例,被重物砸傷的患者有6例,交通事故致傷的患者有8例。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可知,其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CG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QM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
1.2.1 常規護理的方法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做好全身檢查,并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以確保能夠實時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如果患者出現休克,護理人員應立即讓其吸氧,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急救。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傷口的情況及其脊椎是否出現骨折,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建立合適的靜脈通道。在為患者輸液時,讓其取臥位,根據其排尿量為其調整輸液的速度。
1.2.2 全面護理的方法 (1)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為其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及本院治愈該病的成功案例,以緩解患者恐懼和不安的不良情緒。(2)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讓其盡量采用仰臥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做好患者身體的清潔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潔患者身體的過程中,需要避開其骨折部位及損傷的關節。護理人員為發生骨折的患者使用夾板固定其骨折部位,以減輕患者的疼痛,防止在搬運的過程中對其骨折部位造成二次損傷。在患者能夠下床活動時,護理人員可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運動。(3)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體內的營養成分流失嚴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多為患者準備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以確保其營養均衡。當患者的病情穩定后,為了促進其骨骼對鈣、磷的吸收,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多在室外曬太陽。對于無法進行戶外活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多食用魚肝油滴劑、維生素D片及奶制品[4]。(4)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多飲水,以免其發生尿路感染。多為患者變換體位,以免其出現褥瘡。適當為患者按摩下肢,以免其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5)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嚴密觀察其疼痛癥狀的程度,護理人員告知其家屬不要隨意移動患者,應將患者的患肢抬高,早期用冷敷的方法為患者止痛,晚期用熱敷的方法為患者消除水腫。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的受傷部位是否出現皮下出血及血腫。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5]。(6)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家屬確保患者居住環境的安全性。對于發生下肢骨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使用步行輔助器械或輪椅,并告知患者家屬在患者進行步行訓練時應陪伴在其左右,以防其摔倒。
護理結束后,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并發癥(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傷口感染)的發生率。
本院的護理部自行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包含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護理操作的熟練度及是否使用文明用語等。本次調查的滿分為100分,得分在96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得分在86~95分之間為滿意,得分在85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的例數+滿意的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患者的平均年齡、病程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QM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CG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接受護理后,QM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CG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要承受較大的痛苦,其通常會出現煩躁、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對患者身體的恢復產生較大的影響[6]。在一般情況下,臨床上通常為此類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但效果并不理想,易使患者出現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傷口感染等并發癥,從而加重其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近年來,臨床上為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效果不錯。此護理模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力圖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在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時,首先需要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以免其發生休克。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遵醫囑讓此病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以避免其出現感染性并發癥。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年齡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因罹患疾病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而加快其身體康復的速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1]趙宇.多發骨與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9):209-210.
[2]楊永青.多發骨與關節損傷72例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8):250-251.
[3]史德軍,吳巍巍,蘭觀華,等.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2):157.
[4]王春蘭.對多發性骨與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96-97.
[5]向建萍.多發骨與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7):1535-1536.
[6]羅燕蘋.多發骨與關節損傷患者109例臨床護理觀察[J].西藏科技,2014(3):47-48.
R473
B
2095-7629-(2017)6-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