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林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四川 甘孜 627750)
淺析導致普外科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何建林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四川 甘孜 627750)
目的:分析導致普外科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以便為臨床上預防手術切口感染提供參考。方法:對在某院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后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和未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感染組,將未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未感染組。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所住病房的條件(是否為多人病房)、進行手術的季節(是否為夏季)、合并糖尿病的情況、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的情況、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切口的類型、手術切口的長度、術中的失血量和進行手術的時間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導致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結果:導致進行普外科手術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齡偏大、體重指數偏高、住多人病房、在夏季接受手術、合并有糖尿病、手術切口為II類切口、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過長、手術切口的長度較大、進行手術的時間較長和術中的失血量較多等。結論:導致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較多。因此,在對普外科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應對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為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降低其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普外科手術;手術切口感染;高危因素
手術切口感染是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患者一旦發生手術切口感染,不僅會降低其治療的效果,還會降低其對醫療機構的信任度。因此,降低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就成為了普外科醫務人員重要的研究課題。為了進一步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某院對在普外科普接受手術治療后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和未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至2015年期間在某院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后發生手術切口感染35例患者和未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將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感染組,將未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未感染組。在感染組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3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5歲,年齡最大的80歲,平均為(60.09±13.55)歲。在未感染組的35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0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6歲,年齡最大的78歲,平均為(49.79±13.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所住病房的條件(是否為多人病房)、進行手術的季節(是否為夏季)、合并糖尿病的情況、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的情況、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切口的類型、手術切口的長度、術中的失血量和進行手術的時間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導致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我們使用SPSS22.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導致進行普外科手術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齡偏大、體重指數偏高、住多人病房、在夏季接受手術、合并有糖尿病、手術切口為II類切口、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過長、手術切口的長度較大、進行手術的時間較長和術中的失血量較多等。詳情見表1。
表1 對患者各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s)

表1 對患者各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s)
變量 感染組(n=35)未感染組(n=35) P值年齡(歲) 60.09±13.55 49.79±13.45 <0.05體重指數(kg/m2) 24.29±0.56 20.43±0.46 <0.05住多人病房的人數(n) 55 44 <0.05在夏季進行手術的人數(n) 33 16 <0.05合并糖尿病的人數(n) 15 5 <0.05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人數(n) 53 55 >0.05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h) 16.12±2.65 9.24±2.08 <0.05手術切口為II類的人數(n) 35 14 <0.05手術切口的長度(cm) 10.78±2.45 9.32±2.30 <0.05術中的失血量(ml) 258.35±55.67 169.38±26.78 <0.05進行手術的時間(min) 138.17±15.67 104.88±11.67 <0.05
導致進行普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從備皮至進行手術的時間過長。患者皮膚上的毛發被剔除后,會加快細菌在其皮膚上繁殖的速度,從而會增加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2)BMI的數值偏高。BMI值偏高患者的手術切口易發生脂肪壞死、液體聚集等現象,而這些現象均可使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3)進行手術的時間較長。經過對不同手術用時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比率進行對比后發現,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越長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越高。4)手術切口為II類切口。相關的研究發現,手術切口為Ⅱ類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是手術切口為Ⅰ類患者的3倍。這是因為,手術切口為Ⅱ類的患者進行的多為胃腸道手術,在進行手術時會開放其消化道及腹腔,使其消化道或腹腔的內液容易流出,從而增加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對接受普外科手術患者進行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措施有以下幾點:1)做好術前準備,盡量縮短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1]。2)為患者配置健康營養餐,在保證其攝入足夠營養的同時控制其體重。3)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醫務人員要堅持無菌手術操作的原則[2]。4)加強對手術切口為Ⅱ類的患者進行手術切口管理的工作,以降低細菌侵入其手術切口的幾率[3]。5)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應及早對其手術切口進行引流和換藥處理。6)對BMI過高的患者,可鼓勵并督促其加大運動量,并讓其合理控制飲食。
綜上所述,導致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較多。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普外科手術治療前,應對其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為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降低其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繆連彬.分析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研究[J].吉林醫學,2010,(12):1618.
[2]張小紅,羅麗霞.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預防[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2):301-302.
[3]廖樺,方志紅.普通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多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33):75-76.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of 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 To study clinical material of 35 patients with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35 patients without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a hospital.Named 35 patients with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s group A and named 35 patients without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s group B.Analyses factors of age, body mass index, situation of ward, season,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or not, preventativ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 or not, time from skin preparation to operation, type of surgical incision, length of surgical incision,amount of bleeding, operation duration, find the high risk elements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Results Incision infection of patient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age,operation duration ,body mass index, ward type, accept operation in summer,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Type 2 surgical incision,time from skin preparation to operation,operation duration, and amount of bleeding.Conclusion Because of many high risk factors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in hospital, it is necessary evaluate high risk factors in hospital and prevent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general surgery; high risk factors
R619
B
2095-7629-(2017)6-0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