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射陽縣合德鎮衛生院,江蘇 鹽城 224300)
淺談足月后胎膜早破對產婦分娩結局及母嬰健康的影響
陳 靜
(射陽縣合德鎮衛生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目的:分析足月后胎膜早破對產婦分娩結局及母嬰健康的影響。方法:選取近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足月后發生胎膜早破的產婦,將其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足月后未發生胎膜早破的產婦,將其作為對照組。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與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婦的難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其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足月后胎膜早破可顯著升高產婦難產率及圍產的發生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積極預防和治療足月后胎膜早破對于保障母嬰的安全、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足月后胎膜早破;分娩結局;圍產期;母嬰并發癥
胎膜早破是指產婦在進入產程前發生的胎膜破裂的情況,是產婦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研究顯示,產婦發生胎膜早破的比率可達16.0%。產婦在足月后發生胎膜早破可使其發生頭位難產,甚至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1]。為了進一步明確足月后胎膜早破對產婦分娩結局及母嬰健康的影響,我們對2015年3月以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F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產婦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這120例產婦的孕周均≥37周,均為單胎、足月妊娠。我們將其中60例足月后發生胎膜早破的產婦(均經陰道酸堿度測試及涂片檢查等確診)作為觀察組,將其余60例足月后未發生胎膜早破的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年齡介于22~35歲之間,平均為(25.8±4.1)歲,其孕周介于37~42周之間,平均為(39.6±1.3)周。對照組產婦的年齡介于20~35歲之間,平均為(25.5±3.2)歲,其孕周介于38~41周之間,平均為(39.2±1.4)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及孕周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產婦入院后,我院均對其進行產前檢查,確定其胎位的情況,并對其進行藥敏試驗。在兩組產婦住院期間,我院均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與胎心監測、血液生化檢查。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產婦進行相應的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1)囑產婦臥床休息,每日使用碘伏對其會陰部進行1~2次的消毒。2)收集產婦的羊水,分析其羊水的量、氣味與性狀,同時為其靜脈注射硫酸鎂注射液、肌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常用的糖皮質激素為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其中,倍他米松的用法為:12mg/次,1次/d,連續治療2d。地塞米松的用法為:6mg/次,2次/d,連續治療2d。對于發生胎膜早破的時間為12~24h的臨產產婦,應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預防其發生感染。對于發生胎膜早破的時間超過24h的臨產產婦,應使用宮縮素為其引產。在進行引產前,應考慮產婦宮頸的成熟度。對于宮頸未成熟的產婦,可通過按摩、熱敷其乳頭和減少宮縮劑的注入量來誘導其宮頸成熟,然后再為其進行引產。對于發生宮內感染、難產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產婦,應立即采用陰道助產或剖宮產的方式為其終止分娩。
1)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即進行自然分娩的情況與難產的情況(包括進行剖宮產與進行陰道助產)。難產是指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于胎位不正、宮縮乏力等異常因素導致無法進行自然分娩,需通過進行剖宮產手術或陰道助產的方式結束分娩[2]。其中,難產率=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2)觀察對比兩組產婦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等。其中,產后出血是指在分娩結束后的24h內,產婦陰道的出血量≥500ml。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Apgar的評分<7分,其中,輕度窒息是指新生兒Apgar的評分在3~7分之間,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兒Apgar的評分在0~3分之間。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難產率(53.3%)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的難產率(2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的對比 [n(%)]
觀察組產婦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n(%)]
胎膜早破在產科的發病率較高。足月后胎膜早破可增加產婦發生頭位難產的風險,還可引發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產褥期感染等圍產期并發癥,威脅母嬰的安全。研究顯示,足月后胎膜早破對產婦分娩結局及母嬰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可使產婦的羊水量不斷減少,在羊水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導致臍帶繞頸、胎兒宮內窘迫及胎位異常等情況的發生,不僅使產程延長,而且可增加新生兒發生窒息的風險與產婦進行自然分娩的難度,使產婦被迫借助剖宮產及陰道助產的方式結束分娩。2)由胎膜早破所導致的難產可增加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與產褥期感染的風險[3]。因此,為了預防產婦發生足月后胎膜早破,應加強對高危產婦進行產前生命體征監測,盡量避免對其進行擴張性的陰道檢查。對于已經發生胎膜早破的足月產婦,應通過進行B超檢查分析其羊水量,,然后用碘伏對其會陰部進行消毒,用抗生素預防其發生感染,用糖皮質激素、硫酸鎂及宮縮素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以幫助其維持正常的羊水量,進而改善其分娩的結局,保障母嬰的健康。
綜上所述,足月后胎膜早破可顯著升高產婦難產的發生率及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預防和治療足月后胎膜早破對于保障母嬰的安全、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羅健英,盧紅艷.198例早產胎膜早破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2335-2338.
[2]符星星,陶鑫焱.足月胎膜早破干預時機及妊娠結局觀察[J].吉林醫學,2016,37(5):1111-1113.
[3]王倩,楊蔚等.足月胎膜早破對妊娠結局及引產療效的影響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5):41-43.
[4]朱艷萍.不同抗菌藥物應用預防胎膜早破新生兒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6):3796-3798.
R714.43
B
2095-7629-(2017)6-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