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云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普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其預后的影響
劉倩云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普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討分析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其預后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外科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在進行常規外科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然后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僅能縮短其住院的時間、還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這對提高其早期下床活動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腹部手術;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預后質量;早期下床活動;依從性;影響;分析
腹部外科手術屬于一種有創療法,因此患者在術后極易發生多種并發癥。這不僅影響了患者在術后早期進行下床活動的依從性,還會嚴重降低其預后質量。研究證實,降低腹部手術患者術后下床活動依從性的因素主要有護理相關因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等。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其預后質量的影響,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本科室收治的120例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我們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患者60例。其中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其年齡為23歲~58歲;在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其年齡為21歲~59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影響腹部手術患者術后下床活動依從性的因素
1.2.1 護理相關因素 護理人員認知不足、護理操作失當或忽略了對患者進行心理層面的護理等。
1.2.2 主觀因素 患者及其家屬主觀地認為術后應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活動,以促進傷口的愈合和機體功能的恢復。
1.2.3 客觀因素 患者發生手術切口疼痛、感染、胃腸蠕動減慢、排便排氣功能障礙及管路刺激[1]等術后并發癥。
1.3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術前宣教、術中護理配合、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及飲食指導等常規的外科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外科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3.1 進行術前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要在手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的流程、注意事項及進行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以使他們對疾病及手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手術及護理工作的依從性[3]。
1.3.2 進行術前模擬示范 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術前模擬示范:①指導患者練習緩慢地從床上坐起。②檢查患者身上的每個管路,并確保其固定牢靠。③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如讓患者的身體略向前傾,坐立4min~5min后緩慢下床,讓其在床邊站立3min~5min以及借助助行器進行離開病床等訓練。
1.3.3 進行緩解術后疼痛的護理 護理人員采用Prince-Henry評分法對患者進行術后疼痛程度評分,然后對術后疼痛評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進行緩解術后疼痛的護理,如減輕其腹壁的張力、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用止痛藥物為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鎮痛治療等,以促使其能夠在術后24~72小時內下床活動[2]。
1.3.4 進行術后按摩 術畢3天后,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腹部按摩,可視其具體情況每天按摩數次,以加快其胃腸的蠕動、促進其手術傷口的愈合[4]。
1.3.5 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 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體溫、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等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的監測,以準確地評估其身體狀況,一旦發現其出現頭暈、心悸等癥狀要立即讓其休息,并及時報告醫師,同時配合醫師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研究證實,專業的護理干預不僅能降低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還能提高其早期下床活動的依從性[5]。這是因為,患者在臥床的過程中,其機體的代謝速度及胃腸的蠕動速度均會變慢,極易發生排便、排氣功能障礙,從而加重其體內代謝廢物的蓄積,進而減慢其康復的速度[6,7]。
綜上所述,對腹部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僅能縮短其住院的時間、還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8],這對提高其早期下床活動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 邢小利,李琦,鄭秀萍.胃癌患者術后拔除導尿管最佳時間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7):1269-1271.
[2] 趙秀玲.腹部術后患者的心理特征與早期康復鍛煉依從性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7):1726-1728.
[3] 葉秋紅,曾鈺蓮.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A):36-37.
[4] 李玉芳,王鳳玲.腹部外科手術后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21) 64-65.
[5] 寇佳靚,郝良為.腹部外科手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及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3):370-371.
[6] Ramfifrez JM Blasco JV Roig JV .Enhanced ercovely in color ectal surgery:a multicentre study [J].2011,11(1)
[7] 牟靜敏,張鳳云,閆俊鳳.系統性紅斑狼瘡并壞死性胰腺炎圍手術期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 30(4):528-529.
[8] 張桂玲.對普外科腹部手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1(6) 210 .
R473
B
2095-7629-(2017)4-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