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驕

摘 要:剖析了當下博物館文化衍生品設計中的重要性和現存的問題,從皮爾斯符號的三個層面和符號的傳達過程出發,探索現有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策略。結合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相關開發特性,包括文化性、宣傳性和教育性,對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外延信息和內涵信息分析,文化信息源、編碼方式、以及產品造型等方面進行優化和改善。以符號學為出發點,符號的傳達為分析流程,為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提供了科學的思路。將博物館的文化內涵融入在產品中,宣傳博物館文化的同時豐富消費者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產品符號學;符號傳達;博物館;文化衍生品;設計開發
從我國的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實行以來,博物館旅游成為了廣大游客出行的首要選擇,而博物館也成為了展示城市獨特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平臺[1]。目前我國博物館文化衍生品主要以地方旅游紀念品、文物復制品等構成,針對博物館自身的文化衍生產品較少,產業結構比例嚴重失調。博物館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支,是一個潛在的高附加值的產業。通過文化衍生品的開發,可以弘揚博物館文化,提高博物館知名度,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增進游客對博物館的了解,豐富游客的精神文化,加深教育意義。通過對信息源的獲取、符號的編碼等手段,將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進行系統的開發策略研究,在博物館和游客之間,用產品搭建起溝通的橋梁,達到文化的交流與傳達的目的。
一、符號學與文化衍生品開發的聯系
皮爾斯的符號學理論中將符號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符形、符指和符釋(圖1)。從設計開發的角度分析,符指是文化衍生品的信息源;符形是文化衍生品的表現方式,通過對信息源的編碼,將所需表達的文化信息表現出來;符釋是文化衍生品所體現的文化意義。文化衍生產品的初衷就是通過對博物館文化的信息編碼,讓消費者通過產品體會到博物館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最終達到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的目的。
符號是表達思想傳遞情感的工具,而文化衍生品本質上就是特殊意義的文化符號,它以符號作為載體承載著特定功能和意義。文化衍生品開發的過程就是符號傳達的過程(圖2),通過選取一個體現地域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文化內涵的符號化元素,并進行合理的編碼,然后通過產品和信道傳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通過對產品的感知,實現信息傳達和精神的共鳴。
二、博物館文化衍生品開發的特性
(一)文化性
文化是孕育優秀設計的土壤,而產品又總是以一定的文化面孔呈現在世人面前,發揮著表達及傳播本土文化的功用,這就是設計的文化屬性[2]。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和一般產品的不同在于文化因素,通過將博物館文化的提煉、物化,運用在具體的衍生品設計中,傳播博物館中所蘊含的文化特色。博物館文化衍生品是將博物館的獨有的歷史文化融入在產品里面,同時具備文化內涵和物質形態,這是博物館文化衍生品區別于普通文化衍生品的原因之一。文化內涵是指將博物館中的歷史文化信息、古人事跡等,通過提取相關元素,賦予在文化衍生品的物質形態中。物質形態是指博物館中現有的展品,消費者可以通過視覺、觸覺感知的物質載體。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本質就是將博物館的文化內涵轉換為物質形態,形成文化衍生品。
(二)宣傳性
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可以弘揚博物館精神,宣傳歷史文化內涵。文化衍生品的開發是把博物館文化的精華賦予在產品上,可以說文化衍生品是整個博物館文化的縮影。人們將文化衍生品帶回家,也就是把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資源帶到日常生活中,把博物館帶回家。因此在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中要考慮到產品的宣傳性。
(三)教育性
博物館作為公共設施,是一個無盈利的組織機構。博物館作為歷史變更的見證者,極具教育意義,所以博物館文化衍生品也應該包含這一特性。博物館文化衍生品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意味著博物館文化衍生品要讓消費者對博物館文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文化內涵有更深入的見解,而不是局限在一個普通的造型產品附加。
三、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策略
(一)確定信息源
信息源是符號學中的符指。根據符號學的原理,設計信息可以分為外延信息和內涵信息[3]。外延信息是產品的功能信息,包括產品結構、外觀造型、材質選取等方面。內涵信息是產品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即產品想要表達和傳遞的信息。因此在確定博物館的文化衍生產品之前,要考慮是外延信息為內涵信息服務,還是內涵信息為外延信息服務。這可根據開發商的要求選擇,如果開發商指定所需開發的產品,那么需要先設定外延信息,內涵信息輔助。
對于文化產品設計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信息源。根據符號學的分類方式,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文化信息源也可分為圖像信息、指索信息和象征信息。圖像信息源是指我們選取的文化內容為平面的視覺圖像信息,例如博物館內的文人書畫、筆墨紙硯、雕像等視覺圖像元素。指索信息就是指在約定俗成姿勢或者動作,比如拉燈時的動作、作揖的禮節姿勢等。象征信息是指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的長河中留存下來的象征性的文化,對此每個人都有著共同的文化認知,如俗語、上香祈福等約定俗成的象征文化形式。
(二)編碼
編碼就是將文化衍生品的符指和符釋相對應的設計活動。選取合適的信息源之后,在對選取的信息源進行編碼。換言之,文化衍生品設計的過程就是信息的編碼過程[4]。信息的編碼也可以分為圖像信息編碼、指索信息編碼和象征信息編碼。
圖像信息編碼就是指將選取的信息源直接附加到產品之上,比如博物館的文人書畫,直接轉換為仿制品、明信片、書簽等。這種方法簡單快捷,選取產品的符指信息可以完全對應上產品想表達的符釋內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直接附加,如果產品的符形和符指對應不上,反而會適得其反。
指索信息編碼是指在設計博物館產品時的符指與符形產生共鳴或者聯系,如拉燈的動作,在設計產品時的開關就可以使用這一聯想,給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奇妙感受。
象征信息編碼是指在產品的符指和符形沒有聯系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傳達符釋的意義。這是建立在設計者和使用者都具備同一個社會約定和社會背景下建立的共同的信息庫。如故宮博物館的文化衍生品設計,就是運用中國文化傳統象征比較成功的案例,還有洛可可公司設計的“上上簽”這一設計都是運用了象征信息編碼。成功的文化衍生品設計,更多的是將圖像信息、指索信息和象征信息合理的編碼運用在同一件物體上。
(三)符形設計
符形是文化衍生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形態符號、材質符號和色彩符號。產品設計最基本的形態符號就是造型,文化衍生品的形態除了通用的造型元素之外,還可以通過圖像信息編碼提取博物館中的物品形態作為產品的外觀造型。材質符號除了使產品附有功能,或者給予消費者觸感體驗之外,還因材料使用的文化背景不同產生不同的文化屬性,例如要考慮到仿古類的技法,達到渲染情景的效果。色彩符號是消費者接觸產品的第一反應,影響著消費者對產品的直觀感受,博物館的文化衍生品設計可通過顏色的象征信息進行色彩編碼,如黃色在歷史上代表著皇權至上,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慶等。在考慮符形設計時,還要充分考慮到產品的符形是否具有博物館的文化特性,通過設計將博物館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四)產品1、信道和產品2
文化衍生品通過一系列的信息選取、概念設計、產品設計等步驟,最終銷售出廠時形成產品1。產品1通過信道的干擾,包含包裝、運輸、展示等方面,最終形成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產品2。因為有噪音的干擾,最終的產品2不可能達到產品1的最初效果。因此我們在設計產品時,要盡可能減少噪音,如在設計產品結構時考慮到在運輸的過程中產品磨損,包裝的牢固性等不可抗因素。
四、結語
隨著我國十三五規劃大力倡導發展第三產業,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同時推動著我國博物館旅游的發展,促使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承載了文化傳播的作用。而文化衍生品是博物館的物化形式,也承擔著傳播的任務。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探索博物館文化衍生品的開發策略。
符號學在文化衍生產品中的合理運用,遵循正確的博物館產品特性,確立博物館文化信息源,再利用編碼將無形的文化信息源演變為物化的產品,為博物館的文化衍生品提供科學的開發策略。在設計的同時還要遵循博物館文化衍生品開發的文化性、宣傳性、教育性等開發特性。利用博物館自身的文化,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內涵,融入文化衍生品的設計之中,開發出擁有博物館特色的文化衍生品,讓消費者迅速捕捉到產品所傳遞的文化信息,讓消費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用文化衍生品在博物館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陳桂洪,黃遠水,張雅菲.國內博物館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J].樂山師范學報,2012,(12):74-79.
[2]楊玲,李洋,陸冀寧.面向地域文化的系列化產品創意設計[J].包裝工程,2015,(22):100-103.
[3]陶陽.產品語義學及其在汽車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6.
[4]侯國濤. 基于設計符號學的文化產品設計[D].浙江大學,2014.
[5]吳瓊.基于符號學的產品設計[J].包裝工程,2007,(0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