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中學,浙江 紹興 312041;2.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鎮中學,浙江 紹興 312065)
·實驗研究·
“高見度”做功沖程模擬實驗裝置的創新制作
黃建林1朱春鳳2
(1.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中學,浙江 紹興 312041;2.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鎮中學,浙江 紹興 312065)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內燃機做功沖程難以用語言表達,按照書本實驗在演示時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動手實踐,制作了一款“高見度”內燃機做功沖程實驗裝置,可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高見度;內燃機;做功沖程;實驗裝置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內燃機”是浙教版《科學》和華師大版《科學》九年級中“物體內能”的內容,它是燃料在機器的氣缸里燃燒的熱機,其工作過程主要是由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組成的。在使用浙教版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如下問題:(1) 在上這節課時,教師往往會拿著內燃機模型講解,但對于做功沖程這個過程無法直接演示,以至于出現老師臺上講得“滔滔不絕”,臺下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實驗教學效率低下[1]。(2) 因為做功沖程無法直接用實驗演示,學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在理解做功沖程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出現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圖1
為了說明內燃機的工作原理,華師大版《科學》教材使用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它使用一個厚壁的有機玻璃圓筒,筒內的兩根放電針連接起電機,演示時把少量汽油噴入圓筒內,用軟木塞塞住筒口,搖動起電機,看到軟木塞沖出。但此實驗存在以下問題:(1) 在中學實驗室中,汽油這種燃料相對比較難找。(2) 該裝置比較復雜,演示時必須與起電機連接。(3) 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演示做功沖程時,成功率相對較低。
2.1 實驗材料
礦泉水瓶、6分電線護套管、普通電子打火機、10mL注射器所帶的針頭、導線(里面有二根軟銅線)、熱熔膠槍、膠布、95%酒精等。
2.2 實驗裝置的制作
2.2.1 電子打火器的連接
取一只電子打火機,小心拆下里面的電子打火裝置,找一根銅導線,把導線的兩端分別接在打火裝置的導線上和它的電池上,有條件的話最好焊接一下(如圖2),并用膠布包扎好,防止漏電(如圖3)。

圖2

圖3
2.2.2 放電針的制作
先把導線纏繞在針頭上,注意針頭的最尖端最好背靠背,這樣更有利于放電(如圖4),用膠布包扎,然后用老虎鉗把針頭彎成一定的角度,使兩針頭的距離大約在3~4mm左右(如圖5),連接好之后,先用電子打火裝置試打一下,調整針頭間距,使兩者之間很容易產生電火花。

圖4

圖5
2.2.3 6分管中線的連接
把做好的電子打火器和放電針穿進6分管中,并在針頭膠布處用熱熔膠固定和密封(如圖6),注意防止放電針移動。在另一端打個結,也固定在6分管中,并用熱熔膠固定(如圖7),把礦泉水瓶去蓋后套在6分管上待用(如圖8)。

圖6

圖7

圖8
2.3 實驗演示
演示前先取下礦泉水瓶,然后倒1ml左右的95%酒精,用力振蕩,使酒精以蒸氣的形式分布在瓶內,然后瓶口朝下,把多余的酒精倒掉(以防止酒精過多引起著火)。再將帶放電針的6分管插入瓶中(注意放電針不要碰到礦泉水瓶底,否則不會產生火花)。手拿6分管,避開人和易碎物,按壓電子打火裝置,聽到“嘭”的一聲巨響,在礦泉水瓶口會看到一團白霧,同時礦泉水瓶迅速飛出近20米。
2.4 注意事項
此實驗為爆炸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需教師親自操作,特別關注安全!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 在礦泉水瓶中倒入的酒精不能太多,演示時必須把多余的酒精倒掉,以防演示點火后著火。(2) 此裝置威力巨大,演示時不能對人和易碎品。演示時由于會發出巨大的爆炸聲,在演示前先提醒學生做好心理準備。(3) 礦泉水瓶可飛出近20米,最好在室外空曠處發射。
這個創新實驗的優點可概括如下:
(1) 實驗材料簡單,材料全都來源于生活,深得學生喜愛。首先,取材方便簡單,大多都是廢物的重新利用。特別是燃料的選擇,采用95%酒精做燃料,基本每個學校的實驗室中都有。再者,裝置易于加工,成本低,但思維含量高、親和力強。
(2) 實驗可視度高,有效彌補了教材實驗的不足。點火裝置的使用,學生用肉眼便可看到二個針頭間有火花冒出,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爆炸所發出的聲響和沖擊力給學生足夠的震撼,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他們對內燃機的探究欲。通過此裝置的演示,使學生充分了解做功沖程中氣體點火膨脹對外做功的原理。
(3) 操作簡單且成功率高,此裝置操作簡便且易控制,只要輕輕一按電子點火裝置,實驗就能進行。
筆者從多方面對教材中的有關實驗進行了改進和創新,使得原來裝置復雜、材料難找等難題得以改變,大大提高了實驗的可視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如果碰到類似的取材難、成功率不高的實驗,要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開發創新實驗,用創新實驗來突破教學上的難點。
[1] 黃建林,朱春鳳.利用生活器材開發物理小實驗的實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1):56-59.
[2] 黃建林,朱春鳳.CO2制取與性質實驗改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6):53-54.
本文系浙江省教學研究課題“‘高見度’微創實驗的開發和教學研究”(編號: 06329)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