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鳳 范麗娜
多模態與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演講培訓中的應用與挑戰
熊云鳳 范麗娜
在普通高校和政府、媒體舉辦的各類教育賽事中,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盛事之一。如何訓練學生以提高他們的英語演講綜合水平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試圖將新時代信息化教學與大學生英語演講培訓相結合,討論如何在多模態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高校英語演講培訓的綜合表現力。
大學英語演講 翻轉課堂 多模態
隨著我國對于新時代人才綜合能力要求的一再提升,英語會話能力和公眾演講能力不斷地成為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的培養指標之一。特別是有了中央電視臺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主辦的“CCTV杯”(現更名為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的引領,全國范圍內各類各層次的英語演講比賽風靡一時。此類賽事不論在塑造學生用英語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方面,還是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亦或是在適應國內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各方面關注的目光越來越盛,各大高校紛紛推出自己獨特的大學英語演講培訓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亦引發了眾多學者和高校英語教師的思考和討論。
隨著大學生英語演講賽事的發展和進步,比賽的評比指標也在同日提升。參賽的各大高校學生被要求能就學習、生活、政策、環境、社會、衛生、醫療、科技、經濟、教育等眾多領域的現象和問題作出深層次思考和英語口頭表述。演講陳述的語言技巧、思維邏輯、表述層次、整體風格無一不成為影響比賽結果的重要指標。綜合來看,能在此類賽事中脫穎而出并取得良好成績的選手均有著相對較寬的知識面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就身邊的公共話題形成個性化的言之成理的解答。而如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更大程度的帶來知識的吸收成為影響英語演講的一個重要因素。
利用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平臺和多媒體學習方式可以為大學英語演講培訓和口語輸出能力提升奠定較好的輸入基礎。在輸出驅動假設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知識注入,打造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養成他們的國際視野,這對促進演講培訓的綜合表現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演講能力的培養方法包括學習演講知識,克服怯場,培養自信;觀看模仿成功演講視頻,培養風格;課堂實戰演練錄像反思,培養膽量;組織即興演講比賽,培養快速反應[1]等等。而不論以上何種培養方式,翻轉課堂帶來的超級巨大的信息量和網絡交流平臺則正好是演講培訓所迫切需要的。
演講是在特定時空間,演講者以有聲語言和相應體態語為手段,公開向聽眾進行連續性發言,傳遞信息,表述觀點,闡述事理,抒發感情,以期感召聽眾,兼具現實性和藝術性的社會實踐活動[2]。高校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涵蓋了準備演講和即興演講兩個主要內容,從演講稿的撰寫到口頭演出,從話題的理解、輸入到技巧性的訓練,演講的呈現包括了聽、說、讀、寫、演、答六個層次,涉及到多個學科和領域,比如表演學、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文學、社會學、修辭學等等。學生和教師在此賽事中所面臨的挑戰不光是語言知識、社會知識、表演技能,更多的是心態的調整,孤獨的忍耐和舞臺爆發力和思維靈感的追求。因此,將多模態學習方式投放在大學英語演講比賽中,目的是通過充分調動發人體的多種感官來增多信息輸入的渠道和增強信息輸入的強度,從而能否驅動學院的學習興趣點和主動性,提升學習認知過程的效率和效果。
“多模態”是指多模態學習,即在演講能力培養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的眼、耳、鼻、舌、身多種感覺器官,多通道(特別是聽覺和視覺通道)輸入和輸出信息,促發學習認知過程的發生,提升培養效果[3]。在大學英語演講培訓中嵌入信息化教學和多模態學習方式除了能加深加強學員在知識輸入過程中的表現力,還能全方位調動學生和參賽選手的情感感知能力,挖掘演講素材和演講技巧的意義,加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培養語言攝入的立體性和全面性,拓展在人文、哲學、社會學、藝術、表演各方面的領悟和綜合能力。
多模態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帶來的教學變革對大學英語演講培訓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挑戰,運用這些信息化教學的新手段,知識的輸入正呈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滲透,并期待高效率和多維度的知識輸出和信息表達。英語演講作為現有高校教學系統的有力補充,其養成方式還有待學術界的進一步討論和研究。
[1]蔡青,周媛媛.英語演講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應用[J].商業現代化,2007(19):230~231.
[2]李元授,鄒昆山.演講學[М].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3]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改項目“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培訓中翻轉課堂與多模態教學改革的應用及人文反思”(項目編號:JGYB1701)研究成果。
熊云鳳(1965-),女,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