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濱州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一鳴
城市眾創空間與高校第二課堂協同發展機制研究
——以濱州市為例
王一鳴
2015年之后才興起的眾創空間是個嶄新的事物,地方高校“雙創”隨高校的轉型正處在一個變革的進程中。兩者在協同共建、資源共享、聯合使用和線上下合作等方面都有高度的契合性和重合面。探究城市眾創空間與高校“雙創”協同發展的可行性,嘗試構建兩者協同創新的“雙創”生態機制,完善兩者之間協同發展的適應性對策對二者的發展極具意義。
眾創空間 高校第二課堂 雙創 濱州市
全球互聯網和創客浪潮的影響下,我國2015年開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成為新風尚,作為這場全民運動的創新引擎和排頭兵,眾創空間承載了太多的夢想和壓力,其發展和隨之出現的問題值得研究。2016年9月29日,國家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眾創空間的名單,本次名單共839家名單。加上2016年2月15日公布的第二批362家和2015年12月2日公布的第一批136家,至此,我國僅國家級眾創空間的數量達到了1337家,據不完全統計所有級別的眾創空間數量超過了五千家。但是,眾創空間的分布和發展呈現出極度不均衡的局面:西部沿海以及北京的眾創空間數量多,發展成熟度高;大城市的眾創空間在資源共享和網絡建設方面優于中小型城市;不同級別的眾創空間存在著各種級別固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以濱州市為例,截止2016年具有一定規模的眾創空間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家:濱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家:濱州市創業孵化中心;省級眾創空間四家:濱州眾創空間、彩虹谷濱州天贏電子商務管理、云一眾創空間、電商創客孵化中心。計算上在省級備案系統提交符合市級備案條件的眾創空間,濱州市的市級以上眾創空間數量有十幾家,雖然數量上有保障,但這些眾創空間的發展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足
眾創空間是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資源共享、網絡和社交空間的服務平臺,需要具備低成本、全要素、開放式的特點。濱州市的眾創空間政府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在數量、空間和硬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眾創空間本身的建設和發展還沒有完全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以網絡建設一項為例:市級備案以上的十余家眾創空間中,具有完善的網絡平臺(空間主頁、培訓窗口、咨詢和網上入駐申請)的空間只有一家:濱州眾創空間;有空間主頁,但項目不完善且沒有及時維護的有三家;沒有單獨的空間網絡平臺,而是和企業公用一個網絡平臺的空間有三家;剩余的眾創空間在網上沒有可查的空間主頁,申請入駐只能由創新創業者本人到空間的所在地直接申請。以運營主體的開放性為例:眾創空間需要具有開放式的特點,在濱州市市級備案以上的眾創空間中,以企業為主體,依附于企業內部的空間有六家,其中電子商務類四家,企業研究所和公司直屬的有兩家,這一類的眾創空間從屬性到模式都天然的呈現出開放性不足的特點,在入駐、共享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開展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
(二)產業單核化嚴重
我國眾創空間產業單核化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發展驅動的生態性欠缺。這一單核化體現在:創業者需求多樣化和資源的單一化、重復建設和區域重疊、科技轉換程度低和創新技術含量低等方面。如濱州市眾創空間市級備案以上的空間中,電商類空間就有四家,其他眾創空間中,電商又占到了半數左右的比重,電商只是眾創空間的一個小類,把其作為一個眾創空間的絕對單核,雖然形成了規模效應,但缺少了全要素的特點,在交流和資源多樣化共享的方面存在弊端,限制了眾創空間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一)高校第二課堂的發展
高校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教學提出的,是指學生在第一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進行的各類教育實踐活動,是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包含的教學課程內外的一切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幾門具體的課程,而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中。它是理論知識與時間體驗教育結合、課內與課外教育結合以及校內與校外教育結合的系統的教育模式。[1]所以第二課堂是創新創業的主渠道,創新創業是目前第二課堂實踐教學之外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第二課堂遇到的瓶頸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就有關于“第二課堂”的研究,第二課堂在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普通高校的創新創業,或是基于培訓單一技能的目的,又或是為了檢驗理論和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形式也以實訓實習或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很難達到真正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
高校第二課堂以學生的個體興趣為起點,以學生自助選擇參與為形式,以內容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特色,以學生的是實踐中成才為目標,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傳統意義上更多地把第二課堂認為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總體定位處于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學校教育的附屬地位。[2]第二課堂的附屬地位和高等教育賦予第二課堂的使命有相當大的差距,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傳統的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面臨挑戰,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逐漸被社會接受。[3]第二課堂是創新產品和理論在課堂之外的有力和及時補充,是學生最新需要和時代需求的及時回應,是地方服務的及時跟進。但第二課堂受限于師資力量的不足、硬件和經費的不足、重視程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在導師制度、學分認證、質量評價等方面進步緩慢。
為了挖掘眾創空間和高校第二課堂雙創的內在契合性,直觀的看到兩者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的地方。同時看到兩者都缺乏,只有共享資源才能共同建設好的領域。筆者制作了圖1:眾創空間和高校“雙創”協同發展機制模型圖,如下:

圖1 眾創空間與高校“雙創”協同發展機制模型圖
(1)通過圖1,可以看到眾創空間和高校雙創能夠協同共建和資源共享的地方。即:孵化器場地、雙創課程和培訓課程、創業導師和實訓導師、共享共建項目投入和創新創業比賽。這其中高校的雙創課程和眾創空間的培訓課程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解決,如錄播的方式和線下集中授課、課程分享的方式。
(2)看到可以協同共建的同時,也需要看到兩者缺乏的東西。如眾創空間缺乏專業的科研實驗硬件和工程訓練實訓基地,高校雙創缺乏虛擬產業園和政府企業資源,在資金投入方面也較眾創空間有所欠缺。兩者共同缺乏亟待建設的地方也有很多,如線上APP的開發方便資源共享和服務用戶,法律和融創的支持和制度等。
(1)創建眾創高校合作平臺,深化兩者的全面合作,瞄準當地的優勢行業和技術長板,整合資源、資金、研發和場地,既要重視孵化的數量,更要重視孵化的質量。完善政府和學校雙方政策互補,充分調動政策、企事業單位向學校靠攏,探索眾創基地共建新機制。不斷完善現有的創新創業載體,挖掘服務和共享功能,大力開展網絡虛擬社區、雙創論壇、校企聯盟,以電子商務和IT產業等新型和活動產業為帶動,服務地方,發展有地方特色的優勢項目。
(2)重視人才培養和教育機制的建立。眾創空間的實訓導師要和高校的雙創教師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實現圖書館、實驗室、科研設施的開放式運行機制,眾創空間致力于企業資源、實踐平臺和政策服務的任務。
(3)眾創空間和高校要打通知識產權轉化、盈利的渠道,實現供需的雙向耦合。充分利用高校的互聯網技術優勢,打造和構建完善的線上線下及時互動的虛擬空間,從+互聯網到真正的實現“互聯網+”,把大數據、云數據、3D打印等網絡手段熟練運用到眾創空間和高校第二課堂雙創上,實現平臺的多功能搭載,真正建設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眾創空間和高校第二課堂。
[1]劉樹春.基于第二課堂建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J].江蘇高教,2015(03):119.
[2]陸愛華.高等教育質量管理[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76.
[3]梁桂麟.知識經濟與高校德育[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
濱州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本文系2016年度濱州市科技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濱州市眾創空間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6BRK11)最終成果;2017年度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城市眾創空間與高校“雙創”協同發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J17RB160)的階段性成果;2016年度濱州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第二課堂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BYJYYB201616)的階段性成果。
王一鳴,男,碩士,濱州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