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溦茗
葛蘭西的“實踐哲學”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孫溦茗
葛蘭西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于他的“實踐哲學”,東西方學者們眾說紛紜。有的說“實踐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發揮;有的說“實踐哲學”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其本質是唯心主義。為了澄清這個問題,有必要把葛蘭西的“實踐哲學”與西方馬克思主義進行比較,以便對“實踐哲學”作出比較客觀全面的評價。
葛蘭西 實踐哲學 評價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法國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者梅勞-龐蒂首先使用的概念,其含義是指與蘇聯的“正統”馬克思主義相區別的在西方世界出現的一股“馬克思主義”思潮。具體說,“西方馬克思主義”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在十月革命取得勝利而西方革命相繼遭到失敗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產生出來的既反對第二國際新康德主義,又反對所謂共產國際的“機械唯物主義”的一般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就其性質來說,是在西方的具體社會背景和現代社會發展的具體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的思想進行新的解釋和發揮。就其思想內容來說,主要是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
西方馬克思主義不是一個統一的流派,也沒有統一的學術組織,所以,他們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主張,也不可能有意識地捍衛和發展某些共同的觀點。但是,由于他們的思想產生于大體上相同的歷史背景之下,所以,又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貫串于所有流派之中。就哲學方面而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共同觀點是:強調實踐概念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強調人的意識能動性、用總體性范疇解釋馬克思主義和西方現實存在的問題、歷史主義。
其一,強調實踐概念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葛蘭西把實踐概念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范疇,把實踐性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性。葛蘭西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共性與這樣一個事實有關;隨著歷史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在新歷史條件下已經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這個變化,必須用新的理論來補充和發揮馬克思主義,才能使理論和實踐達到統一。西方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實踐”與葛蘭西的“實踐”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他們都側重實踐的歷史觀意義,而不是關心實踐概念的認識意義。
其二,強調人的意識能動性,堅決反對機械決定論和經濟決定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普遍認為,無產階級革命要取得勝利,不僅取決于客觀條件,而且也取決于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通過主觀革命,意識革命,在思想上擺脫資產階級的控制。他們強調人的意識的能動性,強調社會意識形態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產階級也是在落后的國家取得革命勝利,而發達國家仍然留在資本主義世界。西方馬克思主義則強調人的意識的能動性,反對機械論和經濟決定論。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為了與這種傾向相抗衡。
其三,強調用總體性的范疇解釋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總體性的觀念是葛蘭西實踐哲學的一個基本觀念,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后來發展中,都特別強調這個范疇,以致于要用總體性去重建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看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整個社會包括無產階級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但是整個社會卻仍然處在動蕩不安之中,其原因在于精神因素。由于人與人關系的背離,社會各階層普遍感到焦慮不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人感到受物的統治,人從生產力的主人變化生產力的奴隸。所以,無產階級在物質上得到了解放,但在精神上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因此,改造社會不只是生產力問題,而且也包括精神狀態問題。所以是一個總體性的問題,無產階級的革命也是總體性的革命。
其四,是歷史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立足于社會生活看待全部哲學問題。從社會關系的角度研究人和自然,人和人、個人和社會、理論和實踐等關系問題,所以,他們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僅僅歸結為歷史觀。他們認為,辯證法只存在于社會中,沒有什么辯證唯物主義,更沒有什么自然辯證法。同時,他們總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研究人和社會,在解決全部哲學問題上,貫串著“歷史過程”的觀念。他們把自己的哲學看成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葛蘭西的實踐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這就是葛蘭西承認自然辯證法,并批評盧卡奇對自然辯證法的否定態度。
由于葛蘭西的“實踐哲學”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以上的共同特點,也由于“實踐哲學”的確對后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產生過影響,所以,葛蘭西被許多學者們當作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鼻祖。
首先,西方馬克思主義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的思想做出解釋和發揮。一個思想家在一定歷史時代所創立的理論,不可能預見和解決后來社會歷史發展所出現的全部問題。所以,當這個思想家逝世后,他的信徒們必然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他的理論進行發揮補充和修正,這在思想史上是常有的事。馬克思在世的時候,馬克思的信徒們就開始解釋、發揮、修正、補充馬克思的學說。葛蘭西的“實踐哲學”的思想來源,除馬克思以外,還與恩格斯、拉布里奧拉和列寧有關。恩格斯關于世界統一性的思想、拉布里奧拉的社會結構理論,列寧對主觀唯心主義的批判都對葛蘭西產生了影響。此外,有必要指出,克羅齊的新黑格爾主義對葛蘭西的“實踐哲學”也有影響,主要表現在葛蘭西的歷史主義上。但克羅齊對葛蘭西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并且,葛蘭西對克羅齊的“絕對歷史主義”進行了改造,克羅齊的歷史活動的主體是人的精神,而葛蘭西的歷史活動的主體是實踐活動中的人。葛蘭西對克羅齊總的來說是持批判態度,并且,葛蘭西要在意大利奪取意識形態上領導權的目標,就是用“實踐哲學”取代當時占據意大利意識形態核心的克羅齊新黑格爾主義。因此,葛蘭西并沒有把克羅齊的新黑格爾主義作為自己的世界觀基礎。
其他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葛蘭西不同,他們的思想根源除了馬克思外,許多是以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作為世界觀基礎去補充和發揮馬克思的思想,是站在唯心主義立場上去解釋馬克思主義。盧卡奇和柯爾施試圖通過發現馬克思思想的黑格爾一面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反對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其中也有用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來修正和發揮馬克思的思想的成分。法蘭克福學派與盧卡奇等人不同,他們不是現成對馬克思思想進行“發現”,而是用產生在馬克思主義之后的西方心理學——弗洛伊德主義去補充馬克思的思想。他們認為。馬克思僅僅注意人的社會方面,而忽視了人的心理方面,所以,要用最新的心理學去補充馬克思的學說。法蘭克福學派實際上是以唯心主義世界觀基礎去補充和發揮馬克思的思想。薩特和梅勞-龐蒂等人用存在主義去補充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是現代西方的唯心主義哲學,人本主義思潮的典型代表。在薩特等人看來,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哲學,是不可超越的,但馬克思主義卻又存在著“人學空場”,馬克思只注重社會關系,沒有研究人,這就有必要用存在主義的人學去填補這個“空場”。使馬克思主義成“完整的學說。實際上,薩特等人本來就是存在主義哲學家,存在主義是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用地地道道的唯心主義去“補充”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試圖用邏輯實證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邏輯實證主義是用科學喬裝打扮了唯心主義思潮,它的產生和發展是受現代科學飛速發展的影響,但就其實質來說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潮。科萊蒂用邏輯實證主義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試圖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邏輯實證主義的轉換世界觀的實質而言,他是唯心主義的。阿爾都塞以結構主義世界觀為基礎,把馬克思主義解釋成反經驗主義,反人道主義和反歷史主義的學說。實際上,仍然有用唯心主義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總之,葛蘭西雖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有許多共同點,但葛蘭西沒有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本土”。而很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則以各種各樣的唯心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沒有站在馬克思主義“本土”上。
其次,葛蘭西的“實踐哲學”是意大利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而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小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葛蘭西本人是意大利共產黨領袖,直接組織和領導意大利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實踐哲學”作為意識形態,反映了意大利無產階級推翻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并為意大利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服務。葛蘭西也正是以他“實踐哲學”為指導,制定了不同于東方的意大利革命的具體方針和策略。
其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成員也大多數參加過共產黨,進行了各種革命活動,但他們并不能被稱為“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除盧卡奇)的革命活動是很限的。其他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反映了現代西方社會中小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精神狀態,表達了小資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的情緒。在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小資產階級處于社會的下層,他們被剝削受壓迫。雖然看到了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物質文明,卻感受到這種物質文明所帶來的精神壓迫。他們看到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和人際關系的異化,要求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根本的改造。同時,他們看到了馬克思提供了改造社會的根本出路。所以,他們向馬克思主義求援。但他們又借口時代的變化,妄圖用現代唯心主義去補充馬克思主義。
最后,葛蘭西與其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分歧還在于對待列寧的態度上。對待列寧的態度不只是對待一個人問題,實際上,列寧所代表的是東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經驗。東方比西方落后,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即有封建制度的因素,又有資本主義的因素。列寧把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取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葛蘭西給列寧以充分的肯定,說馬克思是理論家,而列寧是實踐家。
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從盧卡奇和柯爾施開始直到后來,他們中的大部分對列寧一直持否定態度,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列寧提出了批評。在理論方面,他們把列寧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歪曲成經濟決定論,說列寧把社會主義革命當作自然而然的事件,沒有看到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在哲學方面,他們攻擊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說繼恩格斯之后列寧把“科學”帶進了哲學,從而損害了馬克思的辯證法。在實踐方面,他們指責列寧用黨的專政代替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用“集中主義”代替了無產階級的民主,結果產生了不可克服的官僚主義等等。
毋庸諱言,葛蘭西的“實踐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和發揮有許多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對辯證唯物主義研究的不夠,沒有自覺地從世界觀的高度形成系統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第二,雖然總的思想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但也有個別唯心主義觀點。第三,“實踐哲學”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四個方面,卻忽視相對應的方面。第四,在術語上也存在著問題,例如,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唯物主義,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統一。
[1]夏瑩.如何理解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必然性”?[J].南京社會科學,2012(10).
[2]支靈荔.葛蘭西的“實踐哲學”思想及其評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