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斌
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培育策略初探
劉懷斌
社區學習共同體是由社區成人學習者以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習團體,它既是一種實體,更是一種精神。大力倡導、積極培育“社區學習共同體”,不僅具有理論創新價值,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以愿景凝聚民心,以吸納促進發展,以示范引領建設,以獎勵促進均衡等四個方面闡述了社區學習共同體培育的策略。
社區 學習共同體 培育策略
共同體概念出自德國哲學家斐迪南·滕尼斯的社會學文獻《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滕尼斯指出“共同體”即:“通過某種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群體,統一地對內對外發揮作用的一種結合關系,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組合。由個體意志決定的、相互發生關系的群體,這是共同體的基本條件;對內對外發揮作用是共同體的功能,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是共同體的本質。”社區學習共同體是指在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則下,通過心靈契約的形式,共同構成的非正式學習團體。
(1)革新了社區成員的學習方式。舉辦主題活動、專題講座、課堂培訓等是傳統社區教育采用的通常形式,但這種方式忽略了社區內成人學員的個體差異、個體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學習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一種社會過程。而學習共同體正是倡導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分享學習資源,以期最終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組織,它為參與其中的社區成員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與社會關系結構。相對于傳統社區教育形式,社區學習共同體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新。
(2)提高了社區居民素質。社區教育共同體是一種圍繞共同的目標,追求整體高效發展,合理調配和共同享有
教育資源的社區教育聯盟。通過培育和建設一批和諧、向上、高效的“社區學習共同體”,吸引一批使學習缺乏主動性,缺少基礎的個體或群體不知不覺地加入到學習的行列,并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習成為他們生活的一種常態,這不僅能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更能夠提高居民素質和素養。
(3)提升社區成員的歸屬感。社區成員學歷背景、工作性質、自身經歷均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在心靈上都需要有歸屬感與被認同感。社區學習共同體的自主性與平等性的特征,讓成員擁有相同的表達機會、平等的話語權,這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社區成員的成就感、認同感和歸屬感。當社區學習共同體普遍扎根于社區之時,便是整個社區成員心靈歸屬感得到提升之際。
(1)以愿景凝聚民心。就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終身教育體系和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尚未基本建成,社區教育的頂層設計尚顯缺乏,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社區教育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既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我們認為,必須把居民學習共同體的培育列為社區教育的核心工作。要明確工作目標,形成平民學習的發展愿景,以此來凝聚力量,加快社區居民學習共同體的發展進程。隨著居民終身學習意識的廣泛樹立和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社區學習共同體中學習將成為社區居民學習的首選,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社區教育中成人學習的主流方式。
(2)以吸納促進發展。事實上,社區學習共同體已經存在于城鎮的社區當中, 只是尚處于一種自發狀態,且形式單一。我們首先應該吸納現有的群眾性的草根社團活動,挖掘他們本身所蘊藏的文化,植入文化因子,提升文化內涵。其次開展體驗式互動型活動中,可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因子植入到學習共同體的娛樂活動中,寓學于樂。通過活動的開展,逐步提升社區成員自主提高、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和社區歸屬感,更快更好地融入了社區生活。
(3)以示范引領建設。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心態和行為具有明顯的影響作用。 要使社區學習共同體得到快速發展,使平民都成為愛學之人、善學之人,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首先評選與表彰示范性學習共同體。發現先進,樹立標桿,評選示范性的學習共同體是宣傳發動和營造氛圍的有效辦法。杭州市已開展市級層面和區級層面的示范性學習共同體評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其次經常性地開展學習成果展示活動。 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成果展示平臺,通過各種方式滿足學習者的成就感。 成果展示的過程是平民的學習過程,也是極好的宣傳發動過程,更是文化建設和文明創建的過程,自然產生良好的社會文化效益。第三進行核心成員的培訓。“社區成人學習共同體”的核心要素是核心成員充分發揮作用。 核心成員素質高低決定了一個學習共同體的活力。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在學習活動中自然形成的,被認可的核心成員除了有較好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為大家無償服務的公益之心。對社團負責人加以培訓和指導,可以提升他們的自身素質,增強他們的組織能力,能夠幫助學習共同體更好的開展學習活動。
(4)以獎勵促進均衡。社區以及教育部門要正確定位,科學規劃發展規模、明晰發展方向、構建發展方式、提供發展條件、鑒定發展成果,獎勵發展先進。為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活動提供場地和經費的支持,對能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學習共同體予以表彰獎勵。此外還需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教育資源合理流向平民的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對社區學習共同體的資助機制和獎勵機制,明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社團的界限,實施對應的政策支持,促進學習共同體健康有序發展。
[1]丹·比特納.去最幸福的四國去找幸福[М].韓亮,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汪國新.學習共同體中的生命成長[N].中國教育報,2015-12-31(10).
高郵市送橋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