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社會變遷中傳統武術武德的適應
李 冰
為體現社會中武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舉例說明得出以下結論:由于現在社會的發展,很多東西都走上了商業化,導致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博眼球丟失了武術道德,用夸張的手段展現傳統武術的效果,博得大家的關注,從而達到他們的斂財的目的,這是傳統武術發展的退步,這也是武德遺失的體現。
社會發展 傳統武術 武德
所謂武德,即是從武、用武之德性,系軍人道德與軍事道德的統稱,是軍人倫理與軍事倫理研究的對象。“中國傳統文化,不但重視發揚文德,而且重視發揚武德。”文明的“禮義之邦”,創造了同樣古老而文明的武德文化。中華武德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它的研究,遠遠超過了軍界和國界。研究和繼承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于豐富和發展民族文化,深化中華傳統軍事文化的研究,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武德優良傳統,促進軍隊和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深厚的文化積累意義和現實意義。
西方武德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戰爭和災難往往是錘煉人們道德品質的鐵砧。雖然不能說古希臘人的倫理思想是在戰爭中產生和發展的,但是可以說他們的倫理思想是在記錄戰爭的《荷馬史詩》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在荷馬高度贊揚的古希臘英雄身上集中體現了全體希臘人民的優秀道德品質。在史詩中,希臘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奧德修不僅堅持正義,能為民族的利益作出犧牲,而且勇敢、聰明,他想出了著名的“圣木馬”妙計,并在明知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毅然進入馬腹,率領希臘勇士出奇制勝,最終攻克特洛伊城。在英雄奧德修身上集中體現了古希臘民族正義、勇敢、智慧、節制的美德,這四大美德也成為后來影響巨大的古希臘四大德。
在西方古代史上,戰士或軍人一直是一個在社會中起重要作用的階級,古希臘傳說中的英雄都是勇力過人的戰士,他們身上有著當時社會最優秀的道德品質。雖然古希臘的城邦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但戰士們對城邦的忠誠和熱愛與現代軍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在古希臘,戰士對祖國的忠誠一直是崇高的道德要求。古希臘的劇作家埃斯庫羅斯在他的悲劇《波斯人》中寫了這樣一首戰歌:“希臘的好男兒,前進,前進;解救你們的祖國,你們的妻孥;解救你們的祖先的神廟與墳陵;起來,為解救這一切而斗爭。”詩人用飽含深情的筆,高度贊揚了愛國主義精神。雅典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則進一步論證了愛國主義的必然性,他在雅典公民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每一個人在整個國家順利前進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比個人利益得到滿足而整個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個人在私人生活中,無論怎么富裕,如果他的國家被破壞了的話,也一定會牽人普遍的毀滅中。但是只要國家本身安全的話,個人有更多的機會從私人的不幸中恢復過來。”在古希臘的英雄、政治家、詩人、戰士的言行中,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因而,“愛國主義”成為了西方軍人道德的基本原則。
以上對西方傳統軍人道德規范體系的歸納和概括并不全面,只列舉了其核心原則和主要規范,還有許多具體的行為規范因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存在而沒有提及。雖然古代西方的兵書中大多提到了軍人武德的作用,但沒有一部兵書概括過軍人武德的規范體系。與我國古代發達的軍人道德規范體系相比,西方傳統軍人道德規范體系略顯簡單、粗糙,既不全面也不具體。但是,這并不能說明西方古代軍人道德規范體系沒有現代意義,與此相反,西方古代軍人道德規范體系因其簡單實用、針對性強,大部分內容被現代各國軍隊所接受。現代美軍道德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念“責任、榮譽、國家”,其主要內容與古代軍人道德規范體系的精神一脈相承,是對西方古代軍人道德理念的批判繼承。這里的“國家”一詞,就是在喚起一種為國家利益和民族理想服務的愛國意識和獻身精神,“責任、榮譽”就是對軍人職業道德規范的高標準要求。“責任、榮譽、國家”這一西點軍校的校訓已成為現代西方各國軍隊接受、仿效和應用的軍人道德核心理念。現代西方各國軍隊最需要的正是這種人: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榮譽感和獻身精神的人。
就像是人在社會上遵循道德,在武術屆你也要有武德,你或許會嗤之以鼻,畢竟你覺得你的道德層面很高,為我們一般人不能擬比。可是當你放下你自己的目無一切,走下來看看,你口口聲聲的道德就是一個笑話,竟然你還信了。
“MMA格斗狂人”徐曉東約戰“太極大師”雷雷,結果雷雷被20秒KO。“經悟太極傳人”閆芳“凌空勁”隔空打人,結果被拆穿是詐騙,逐出師門,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由此也暴露出武德的遺失。
武德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那些花拳繡腿的人,一板一眼的覺得自己到達了武術的最高境界。錯,真正的最高境界是你悟到了武德的含義,無欲無求。你不是為了讓眾人仰慕,不是為了獲得千金,更不是名譽加身。就像是深山坐定的禪師,一旦悟到了禪意,依舊自此歸隱山林,只因為他們覺得就夠了。現在的社會的變化,很多東西都走上了商業化,導致一些人想通過傳統武術在大眾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來發一筆財。一些所謂的“大師”拍一些諸如“凌空勁”之類的非常夸張的視頻來夸大傳統武術的效果,吸引人來學習,從而達到他們的斂財的目的,這也是武德遺失的體現。
中華武德價值取向中的和諧觀觀念,在處理傳統之間、傳統個體與傳統集體、傳統與現實,強調個體對群體的尊重與服從,追求群體的和諧。因此,中國自古就有著特有的“忠孝一體、君父一體、愛國愛家愛民一體”的個人價值觀和“忠君利國、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忠于職守”的獻身精神。中華武德就是在此“整體和諧”的價值取向引導下,用重整體的“愛國心”來凝聚軍心、激勵斗志,用群體和諧的觀念來強化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這種整體主義的“和諧”價值觀念也稱群體人本,重視的是社會整體,強調群體的內聚作用、自 然秩序以及個體對自然力量和社會的順從,主張個人與家庭、國家、民族及社會的和諧,要 求每個人的欲望和價值以群體為轉移,個體的利益和需求通過群體的發展來滿足
中國因中國功夫聞名,中國作為武術的發源地,近幾年曾派人先后到五大洲 60 多個國家進行武術表演和交流,不僅宣傳了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同時也增進了國際友誼。目前中國傳統武術已風靡了歐美及其他地區。美國已成立了“全美中國武術協會”,芝加哥、紐約、舊金山等城市還成立了“少林功夫學校”。在國際上,武術熱正方興未艾。“功夫”“少林”“太極”“武術”的漢語拼音——“GongFu””ShaoLin””TaiJi”已成為英語中的常用詞。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人喪失了武德,對中國傳統武術起了邪念,詐騙手段花樣百出。所以有了徐曉東的打假,徐曉東的“打假”是想提高自己的熱度也好,但是確實是將武德遺失的一些問題暴露了出來。一些“大師”利用大家對武術不了解的情況,編造一些諸如隔空打人、推飛數米的事情來吸引學徒。而這些行為其實是持續了很長時間的,但卻沒有人來處理這些事情,任由其發展,這充分顯示出傳統武術界武德遺失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大師”的詐騙行為,是對傳統武德的一種抹黑行為,它破壞了武術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充分暴露出武德的遺失。
我們都是希望我們的中國功夫的的招牌發揚光大,所有的武術愛好者都保持一顆初心,心懷武德,不要成為了功夫的害蟲,利用武術而滿足了自己的貪欲。武德不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我們的武術,我們的功夫名揚海外。我想李小龍就是一個心懷武德的人吧。還記得他凌空一腳,踢掉了租界那塊寫著中國人和狗不能進入。他用他的功夫,用自己的武術,在為我們中國抱不平。可是我們泱泱大國近多少年來,才出現了一個宗師李小龍。是他通過自己的功夫讓外國人對我們中國人多看幾眼。雖說我們不需要外國人的認可,可是這確實是一個好的現象。武術愛好者人有很多,可是李小龍只有一個。因此武德在心中,耀威人人可!
可見,武德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今天,也有不少學者對武德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一種美德”,也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武者體現的道德”。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規范概括為“尚武崇德,修身養性”。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對武德進行了概括,傳統的武德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漢、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以及帶有三綱五常思想的“唯師命是從”的行為等,所以應對傳統武德進行分析,繼承傳統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過時的舊武德,樹立新的武德觀。看看今天的那些武術造假的人,真是自慚形穢。
作為習武者,我都不忍直視。什么時候我們的中國已經變得如此差勁,慢慢的欺騙自己,甚至自己已經相信了自己這爐火純青的功夫。最夸張的是最近網上炒得很熱的一組新聞。先說我們的鄰國日本,雖說在明代,中國的前身功夫傳入日本,可是日本對功夫的癡迷可是不外乎與中國。有一個氣功大師也就是一個武僧,名叫柳龍拳。俗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可是這位75歲的老爺爺不信邪,想要比武,廣發英雄帖,可是奈何報名費不菲,很多人都放棄了,可是日本人也是敢于挑戰權威,結果可是很令人咂舌,柳龍拳被打掉了一個門牙,宣布隱退。再看看中國的大師,閆芳。她精通隔空打牛,凌空勁。可是央視記者,這個敢于印證中國功夫博大精深的人,卻令人啼笑皆非。滿臉懵懂,大大的問好,無論閆芳怎么比劃,我自巋然不動,好小伙。足以說明閆芳極其弟子都是演技派。如此,我對中國的傳統功夫很是失望。看那些武術大師太極以柔克剛,以及腿法凌厲,積極向善。可是這些武術害蟲們卻是在哄騙大眾,招搖過市,最可氣的是打著中國功夫的招牌。這就是敗類,各行各業都有他的害蟲所在。可是我們中國最廣為流傳的功夫不應該最后零落到樹倒猢猻散的境地。可悲的武術愛好者們,請你們保留一點點武德吧,哪怕是為了強身健體,也要堅守武德的真諦。
武德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如果說非要解釋,我覺得武德即是真善美,雖說有些通俗可是你懂了吧。我們的武術有他需要遵守的道德,這樣我們的武術不至于最后成全了那些剽竊我們武術的小國手中。別忘了,武術是我們的,中國是我們的,我們要揚威我們中華,揚威我們武術。武術的精髓就是武德,我們需要崇德尚武,我們也應該崇德尚武。
[1]張杰,姚遠.武術變遷與文化調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221~223.
[2]朱偉,劉淑萍.中國古代軍隊武德勵士思想探析[J].蘭臺世界,2015(15).
[3]白寶山,主寒瀟.解析武術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10(3).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