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揚
論大學生自我管理
——讓目標真正落地
張彧揚
時間管理是職業生涯規劃中一個重要的項目。時間管理不僅是處理眼下發生的事,更多的是我們安排不好現在不緊急但是未來對我們卻很有好處的事,希望通過時間管理幫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讓目標真正落地,把自己的想法實現。
時間管理 職業素養 目標
軟糖實驗:196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把一些4歲左右的孩子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子,然后給他們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軟糖只能吃1顆;如果20分鐘后再吃,將獎勵1顆軟糖,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軟糖吃掉。有些孩子則能耐心等待,暫時不吃軟糖。他們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閉上眼睛不看軟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結果,這些孩子終于吃到兩顆軟糖。實驗之后,研究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追蹤。繼續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跟蹤研究的結果顯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于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后面的事情。換句話說,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所以軟糖實驗也叫延遲滿足的實驗。
時間管理不僅是處理眼下發生的事,更多的是我們安排不好現在不緊急但是未來對我們卻很有好處的事,比如學習這件事,它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就像視頻里那樣,只要你能多等一會,那么你的收獲會更多,所以希望通過這這節課幫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讓目標真正落地,把自己的想法實現。第一節課我們讓大家找到自己的愿景,而且這些愿景時需要一些平衡的,即需要努力奮斗還要享受生命的美好。第二節課,就是讓這些愿景真正的落地。
活動1:
以小組為單位,整理一下上周我們的作業,看看大家有哪些希望實現的目標。(生命之花)看看哪組提供的目標多。
在板書上寫幾個和同學息息相關的目標,問大家這些是不是真正的目標?
(一)目標的定義: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
既然目標是境地、是標準,那么目標就是可以衡量的,所以引出衡量目標的方法。
(二)SMART原則(簡要解釋)
練習1:用“SMART原則”判斷這些內容是不是“目標”
研究污泥堆肥施用于稻田的環境效應對認識稻田CH4和N2O排放規律、減排措施的制定及土壤-植物重金屬積累情況、合理利用城市污泥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靜態箱-氣相色譜法對長江流域稻麥輪作系統下稻田 CH4和 N2O排放進行田間原位觀測,研究經過減量化、無害化、厭氧發酵處理過后的城市污泥堆肥對水稻生長季 CH4和 N2O排放的影響以及土壤-植物體系重金屬積累的影響,以期為污泥堆肥施用于稻田后CH4和N2O的減排、作物增產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橘色是題目,綠色是答案)
提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目標,都可以實現的。
練習2:評估你的目標:精雕細琢生命之花
第一張作業單:進行心理比對,樂觀的去暢想目標,冷靜的思考達成目標的阻礙因素,就會理智下來。
第二張作業單:通過心理比對之后,找到三個目標中最想實現的目標,把它喜歡,分析哪些資源,哪些能力能夠幫你實現這些目標。
(三)目標的分類
一是項目式。二是習慣式。
(1)水滴法:類比思維導圖。優點:有邏輯性,更加細化。(2)甘特圖法:即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基本是一條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活動(項目),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劃和實際的活動完成情況。它直觀地表明任務計劃在什么時候進行,及實際進展與計劃要求的對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項任務(項目)還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評估工作進度。
全局統籌——時間安排——短時間內具體安排
知識點延伸——心流體驗
條件特征:(1)清晰的目標。(2)及時的反饋。(3)挑戰與技能的平衡。(4)潛在的控制感。(5)全神貫注。體驗性特征:(1)活動與意識的融合。(2)自我意識的喪失。(3)時間知覺扭曲。
例子:淘寶,游戲
(五)讓目標真正落地的方法
方法1:自我鼓勵(作業單:習慣啟動宣言,提示同學內容要具體些)
方法2:牢記初心,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
方法3:轉換環境,找到榜樣(視頻:電梯實驗,好先生壞先生實驗)
(1)遠離“消耗你的人”。(2)找到榜樣,以他為目標。(3)加入社群,發揮集體的力量。
方法4:適度獎勵
(1)把“失敗”改成“未達標”。(2)物質獎勵不要過度。(3)獎勵要及時。
方法5:持續記錄——每日三件事
(1)只選三件事。(2)選一件當前緊急的事。(3)選一件當前不緊急,但是有助于未來發展的事。(4)寫出對事件的具體要求。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張彧揚(1988-),女,漢族,吉林人,研究生,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