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騰
開發高中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高 騰
高中教育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無論學習哪門學科都離開思維,但在高中階段中層次最好的思維方式是創新。文章對發散思維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的提高高中生的創新精神,
高中生 發散思維 創新精神
發散思維思維的另一種說法叫做求異思維,其是指一種多向、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準確的來說,這些名詞有著同一個起源方式,就是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產生各種各項的輸出方式,這為數不多的有效輸出有可能發揮轉換的職能。發散思維具有多向性、創造性、變通性等特點,在高中生的能力培養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引導高中生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夠潛移默化的提高高中生的智力。
在高中生的學科學習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也要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在教師的提問過程中,可以以舉一反三的問句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順著已知條件進行思考,在問題提出時,學生會明顯的保持在活躍狀態,有想要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欲望。當學生對自己的發散思維進行充分的展示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發散思考。通過發散思考—集中總結—發散思考—集中總結過程的不斷引導,提高高中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讓高中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內在關系,鍛煉高中生的解決問題技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延伸性和擴展性,從而切實的鍛煉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只有具備這倆個能力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首先,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提問方式的轉變,教材上對于問題的設置只是已知條件對應一個相關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有的問題,以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方式為學生擴展習題的練習量,改變教材問題的敘述形式等都涵蓋在這個范疇之內。例如,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渠道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打破常規解題方式的束縛,讓學生勇于“求異”,逐步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新鮮、奇特、獨道的見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知識的內在聯系上去找到不同的解答方案,讓學生能夠對題目發揮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找尋解決問題的最優方式,并且總結解題的規律,以便在日后的解題過程中應用,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方式。
其次,打破傳統定勢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在高中的許多學科教學中,都有相應的解題模式,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應對考試,也提倡學生在解題中使用定勢,并鼓勵學生熟練的掌握解題模式,這種現象嚴重的束縛學生發散思維的開發和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對學生灌輸定勢的思考模式,讓學生盡可能的發揮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消除定勢模式的硬性規定,以便學生在新的問題中能夠靈活應對。
最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散機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應積極的開展創新課題研究,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己對課題的看法和見解,教師要時刻的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為學生創造一定的發散條件,利用語言、情節、方法等因素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展開,久而久之,培養學生善學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敏銳度和靈活度,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性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化,創新是每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對于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依靠教育的創新來實現的。培養高中生的創新精神,要掌握正確的培養方法,科學合理的開發高中生的創新潛力,從而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以一個問題作為思維思考的出發點或核心,圍繞這個點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進行多方位的全面思考,以找尋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發散思維不僅要求在空間上進行拓展還要在時間上進行延伸。空間的拓展是指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突破固有的條件限制,從多方位立體的角度對思考對象進行多層級、多角度、多關系的思考;時間上的延伸是指對思考對象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思考,既要立足于現實發展的實際情況,又要對問題未來發展的走勢進行預測,又要追溯問題起源的歷史和淵源。因此,發散思維具有變通性、創新型、拓展性三個特點。
由此也可以看出,發散思維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廣闊和靈活,讓學生勇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的運用多種創新方法對思維進行豐富。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夠為培養高中生的創新精神孕育良好的環境,在不斷的刺激和鼓勵下,學生自然而然的喜歡思考問題,對于新事物喜歡發表自己的聲音。國家的發展就需要不同的有力量的聲音,在對高中生的不斷訓練和培養中,高中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分析模式,這樣不同的精神在一起沖撞才能產生創新的火花,這也是培養高中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綜上所述,高中生的創新精神培養,要基于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基礎上,二者充分發展后,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提升,是為祖國輸送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要注重引導高中生運用想象、推測、聯想、模擬、類比等多種方式進行發散思維,培養發散思維的思考習慣,從而逐步強化高中生的創新意識。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要對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以便與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相互配合。
[1]賀正青.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思維模式[J].科學導報,2013,24(15):66.
[2]孫波.試述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神州 (下旬刊 ),2013,19(11):188.
湖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