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董慧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廣西 南寧 530021)
淺析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的價值
周艷芳,董慧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放射科,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探討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疑似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這80例患者均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對比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結果: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96.25%,這80例患者進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81.25%。與進行DR檢查相比,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隱匿性骨折;DR檢查
隱匿性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過去,臨床上常應用DR檢查診斷隱匿性骨折,但效果一般,常會發生誤診、漏診[1]。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是一種新興的影像學檢查技術。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用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診斷隱匿性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探討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的臨床價值,筆者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疑似隱匿性骨折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在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接診的疑似隱匿性骨折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這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其年齡在21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42.73±2.85)歲。這80例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獲得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這80例患者均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進行DR檢查的方法是:采用數字化X線機對患者進行正位、側位和斜位攝片。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的方法是:1)采用日本島津牌SONIALVISION safire17型多功能大平板數字X機對患者進行檢查。2)協助患者將檢查部位置于檢查床的中心位置,根據其檢查部位調節曝光參數,將焦片距設置為1100 mm,將X線管的采集移動角度設置為40°。3)掃描結束后,將原始圖像上傳至圖像處理工作站。在圖像處理工作站中,對圖像進行重建和遴選。
觀察比較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
較優:圖像能夠全面地反應檢查部位的解剖結構,有較好的對比度,能夠清晰地顯示出骨皮質和骨小梁。2)一般:圖像的對比度一般,骨皮質和骨小梁影像的清晰度一般。3)差:圖像的對比度較差,骨皮質和骨小梁影像的清晰度較差。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對本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96.25%,這80例患者進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81.25%。與進行DR檢查相比,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n)]
2.2.1 這8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占32.50%)進行DR檢查的結果為疑似骨折。對這26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的結果顯示,有13例患者患有隱匿性骨折,有13例患者未患有隱匿性骨折。在13例患有隱匿性骨折的患者中骨折類型為脛骨平臺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6例,為手足或腕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5例,為鼻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1例,為寰椎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1例。
2.2.2 這8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占52.50%)對DR檢查的結果不滿意或經檢查其病情不能確診。對這42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的結果顯示,他們均患有隱匿性骨折。這42例患者中骨折類型為脛骨平臺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15例,為手足或腕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8例,為肋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1例,為頸椎、胸椎或腰椎椎弓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7例,為鼻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3例,為下頜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2例,為骶尾骨隱匿性骨折的患者有6例。
2.2.3 這8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占15.00%)進行DR檢查的結果為陰性,但存在骨折的臨床表現。對這42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的結果顯示,他們均未患有隱匿性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多由各種暴力損傷和骨病引起。骨折可發生在人體的任意一個或多個部位[2]。骨折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或殘疾,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3]。隱匿性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過去,臨床上常應用DR檢查診斷隱匿性骨折,但效果一般,常會發生誤診、漏診。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是一種新興的影像學檢查技術。臨床研究發現,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具有操作簡單、檢查費用低和安全性高等優點。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用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診斷隱匿性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探討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的臨床價值,筆者選取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疑似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這80例患者均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和DR檢查,并對比其進行這兩種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96.25%,這80例患者進行DR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為81.25%。與進行DR檢查相比,這80例患者進行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所得圖像質量的良好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田軍、鞏武賢、張殿星等的文獻報道[3]相似。
綜上所述,數字化X線斷層融合檢查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此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郭志良.數字化斷層融合技術在隱蔽骨折診斷中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5,34(5):170-172.
[2]劉煥珍,田軍,張殿星.數字化斷層融合對骨折診斷的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1):1930-1933.
[3]田軍,鞏武賢,張殿星,等.數字化斷層融合在隱蔽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45(6):566-568.
R683
B
2095-7629-(2017)13-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