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群
(成都市德康醫院,四川 成都 610091)
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對比
唐利群
(成都市德康醫院,四川 成都 610091)
目的:對比用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成都市德康醫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甲組(n=55)和乙組(n=55)。采用阿立哌唑對甲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利培酮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甲組為90.91%、乙組為89.09%)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惡心嘔吐、閉經溢乳及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都可取得顯著的療效。不過,用阿立哌唑治療該病所致惡心嘔吐、閉經溢乳及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故其安全性較高。
精神分裂癥;利培酮;阿立哌唑;不良反應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好發于青壯年人群,可導致患者出現思維、情感、知覺、行為及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統計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約占精神科疾病總發病率的0.14%~0.46%。該病不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加強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提高其治療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利培酮與阿立哌唑都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為了進一步對比用這兩種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本文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成都市德康醫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入選標準:1)其病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經病史詢問及臨床檢查等確診患有精神分裂癥。3)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利培酮及阿立哌唑的過敏史。2)存在嚴重的情緒不穩定、興奮及騷動的表現,或存在自殺的傾向,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3)患有嚴重的肝、腎及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的精神疾病。4)存在嚴重的酒精或藥物依賴。5)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6)在參與本次研究前曾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
選取成都市德康醫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甲、乙兩組,每組各有55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20例;其年齡范圍為17~59歲,平均年齡為(32.0±6.8)歲;其病程范圍為1~20個月,平均病程為(13.8±1.0)個月;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2例;其年齡范圍為18~59歲,平均年齡為(32.5±7.8)歲;其病程范圍為1~21個月,平均病程為(13.2±3.2)個月。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采用利培酮片(生產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60)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利培酮片的用法為:口服,初始劑量為1 mg/次,1次/d。在服用10 d后增加為4~6 mg/次,1次/d,繼續服用50 d。采用阿立哌唑片(生產廠家: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6)對甲組患者進行治療。阿立哌唑的用法為:口服,初始劑量為5 mg/次,1次/d。在服用10 d后增加為15~20 mg/次,1次/d,繼續服用50 d。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觀察、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同時對比治療2個月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
在治療2個月后,采用精神分裂癥陽性、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分[2]。用減分率[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對評分結果進行計算。根據計算結果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并將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四個等級。治愈:指治療后,患者的減分率≥75%。顯效:指治療后,患者的減分率介于50%~74%之間。有效:指治療后,患者的減分率介于25%~49%之間。無效:指治療后,患者的減分率<25%。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甲組為90.91%、乙組為89.09%)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甲組患者惡心嘔吐、閉經溢乳及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乙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頭暈、嗜睡及頭痛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 [n(%)]
目前,臨床上尚未完全明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與發病機制。有研究認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心理、社會、環境及生物學因素等有關。該病具有病情發展緩慢、病程遷延、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嚴重地影響著患者正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臨床上一般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是通過作用于人體下丘腦的5-羥色胺、組胺H1、H2受體及多巴胺D2受體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不過,大劑量地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易使患者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心血管系統損害、認知損害、肝功能損害、高泌乳素血癥等嚴重的不良反應,且治愈后其病情易復發。
利培酮與阿立哌唑都屬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3-6]。利培酮可通過拮抗多巴胺D2受體和5-HT2A受體發揮治療的作用。不過,該藥可導致患者出現催乳素水平升高及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反應,還可導致女性患者出現月經不調或閉經等現象。而且,該藥的使用劑量越大,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越高。阿立哌唑是一種多巴胺受體穩定劑,其既可增強額葉區多巴胺的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又可減弱中腦-邊緣系統通路多巴胺的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陽性癥狀[7-10]。該藥還可改善患者伴發的情感癥狀。另外,用阿立哌唑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不會影響其血漿中催乳素的分泌量,也不會導致其出現高泌乳素血癥及閉經等不良反應。
在本次研究中,成都市德康醫院采用阿立哌唑對甲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利培酮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甲組為90.91%、乙組為89.09%)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都可取得顯著的療效。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甲組患者惡心嘔吐、閉經溢乳及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乙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頭暈、嗜睡及頭痛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用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都可取得顯著的療效。不過,用阿立哌唑治療該病所致惡心嘔吐、閉經溢乳及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故其安全性較高。
[1]賈天成.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安徽醫學,2014,12(12):1721-1724.
[2]羅毅,諸秉根,杜潔等.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5,9(6):110-112.
[3]田小元,向永紅.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48-50.
[4]楊淑珍.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陰性癥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9(6):117-119.
[5]陳道猛.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14(8):431-433.
[6]袁海.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4,8(13):411-413.
[7]劉仰.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對比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2(8):497-499.
[8]陳粉桃.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16(8):301-303.
[9]賀捷林.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4,8(17):492-493.
[10]田小元.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9(15):347-349.
Objective: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risperidone and aripiprazole for schizophrenia. Methods: Select 11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treated in Dekang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 from Janur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for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the cases into Group A (n=55)and Group B(n=55).Treat Group A with aripiprazole,treat Group B with risperidone. Compare effective rat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effects rate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group A 89.09%,group B 90.91%,P>0.05). Nausea and vomit, 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ome and extrapyramidal reactions in group A i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rapeutic effect of risperidone and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ut occurence of Nausea and vomit, 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ome and extrapyramidal reactions is more lower, aripiprazole is more safe.
chizophrenia; Risperidone; aripiprazole; adverse effects
R971.41
B
2095-7629-(2017)13-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