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龍飛,孔 萍,黃華麗
(無錫市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用改良的PPH與分段外剝內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效果對比
毛龍飛,孔 萍,黃華麗
(無錫市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目的:比較分析用改良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Procedure for prop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與分段外剝內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無錫市中醫醫院于2015年3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環狀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為PPH組和外剝內扎組。為外剝內扎組45例患者應用分段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為PPH組45例患者應用改良的PPH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結果:PPH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其住院費用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PH組患者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和便后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分段外剝內扎術相比,用改良的PPH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更好。
改良的PPH;分段外剝內扎術;環狀混合痔
環狀混合痔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外剝內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但效果不佳[1]。近年來,用改良的PPH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比較用改良的PPH與分段外剝內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筆者對無錫市中醫醫院收治的90例環狀混合痔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病情符合環狀混合痔的診斷標準。2)未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3)未患有凝血功能障礙。
從2015年3月至12月期間無錫市中醫醫院收治的環狀混合痔患者中隨機選取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為PPH組和外剝內扎組。外剝內扎組45例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齡為31~63歲,平均年齡(46.5±3.5)歲;其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5.24±0.68)年。PPH組45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22例;其年齡為30~64歲,平均年齡(47.0±3.4)歲;其病程為1~14年,平均病程(5.36±0.6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等)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為外剝內扎組45例患者應用分段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根據痔核的分布情況將病灶部位劃分為3~5個 分區。2)在痔核的外痔部分做一個“V”形切口,并剝離外痔部分至齒線上0.5 cm處。3)用7號絲線縫扎痔核的根部,在距離結扎點0.5cm處將痔核剪除。4)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其他分區的痔核。不同痔核間至少保留0.5 cm的黏膜橋及皮橋,并盡量上下錯開不同痔核的結扎點。為PPH組45例患者應用改良的PPH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左側屈膝臥位,對其進行小劑量腰麻。2)待麻醉起效后,使用擴肛件對肛門進行擴張。3)于齒狀線上約3.5 cm處對痔核實施荷包縫合。對于痔核充血隆起程度較輕的患者,可對其痔核進行間斷縫合。對于痔核充血隆起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應對其痔核進行連續荷包縫合。對于直腸黏膜脫垂癥狀較嚴重的患者,應使用牽引線將其脫垂的直腸黏膜牽拉到吻合器中,并使用吻合器對其直腸黏膜進行吻合。4)用電刀切除外痔部分,不同痔核間至少保留0.5cm的皮橋。
在術后,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輔助治療。進行輔助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1)靜脈滴注頭孢硫脒和奧硝唑,連續滴注3 d。2)口服地奧司明片,1.0 g/次,2次/d。3)口服牛黃解毒片,3片/次,2次/d。4)口服復方嗜酸乳桿菌片,1.0 g/次,3次/d。5)用普濟痔瘡栓塞肛門,1粒/次,2次/d。6)用自擬的清熱利濕湯(藥物組成為馬齒莧30 g、五倍子15 g、升麻10 g、鴨跖草30 g、玄明粉15 g)進行中藥坐浴,1次/d。7)用自制的消腫生肌膏(藥物組成包括爐甘石、煅龍骨、乳香、冰片、滑石等)涂抹創面,2次/d。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和便后出血的發生率。
文中的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9.5軟件分析處理。手術時間、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和便后出血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PH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其住院費用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外剝內扎組 45 41.3±8.4 12.5±3.7 6675.1±862.5 PPH 組 45 13.2±4.5 6.5±2.2 6253.7±895.1
在術后,外剝內扎組45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占53.3%)發生了肛門疼痛,有8例患者(占17.8%)發生了尿潴留,有17例患者(占37.7%)發生了便后出血。PPH組4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占8.9%)發生了肛門疼痛,有2例患者(占4.4%)發生了尿潴留,有8例患者(占17.8%)發生了便后出血。PPH組患者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和便后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進行外剝內扎術和改良的PPH均為臨床上治療環狀混合痔的常用術式。但有研究指出,接受外剝內扎術的患者在術后常會出現肛門疼痛、肛門狹窄、尿潴留或便后出血等并發癥[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應用改良的PPH對無錫市中醫醫院收治的45例環狀混合痔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PPH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其住院費用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PH組患者術后肛門疼痛、尿潴留和便后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外剝內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用分段外剝內扎術相比,用改良的PPH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更好。采用改良的PPH治療環狀混合痔具有操作簡單、術后患者恢復快、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等優點。
[1]江巖.改良式齒形結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156例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32(3):271.
[2]王傳思,謝貽祥,鄭學海,等.PPH結合懸吊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療效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8):1317-1319.
R657.1+8
B
2095-7629-(2017)13-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