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丹
(廣州市海珠區龍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衛生與防疫·
對廣州市海珠區2009年至2013年間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的調查與分析
謝曉丹
(廣州市海珠區龍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對廣州市海珠區2009年至2013年間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進行調查、分析,為完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據。方法:將2009年至2013年間廣州市海珠區報告的129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這1299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分析其流行病學特征。結果: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的年平均發病率為 295.35/10萬。從該病的發病類型來看,乙型肝炎的發病率最高,該病患者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82.91%(10775/12996);從該病的發病季節來看,該病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無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從該病的發病年齡來看,20~64歲的患者最多,該年齡段患者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 82.95%(10780/12996) ;從該病的性別分布來看,男性的年均發病率(339.76/10萬,8642/12996)要高于女性(178.50/10萬,4354/12996);從該病的職業人群分布來看,職業為家政服務人員(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19.13%)、商業服務人員(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15.06%)、離退休及待業人員(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14.71%)、工人(占本次研究患者總數的10.51%)的人易患病毒性肝炎。結論: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是乙型肝炎。該病在青壯年男性中的發病率要高于其他人群,且在不同季節、不同職業的人群中均可發病。為了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發作,相關部門應加強落實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發病率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相關資料顯示,該病的發病率居我國傳染病發病率的首位。本文通過對2009年至2013年間廣州市海珠區報告的129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該區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以期為進一步完善該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將2009年至2013年間廣州市海珠區報告的129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本次研究的病毒性肝炎監測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人口資料均來源于廣州市海珠區統計局提供的統計年鑒。
將本研究中的數據錄入Excel2013軟件。統計這12996例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肝炎類型及發病季節等。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上述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
從2009 年至2013年,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在12996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10775例乙型肝炎患者,占患者總數的82.91%。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1 從2009 年到2013年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病時間的分布情況
從2009 年到2013年,廣州市海珠區每年、每個月都有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病。該病在該地區無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
在這12996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10789例患者的年齡在20~64歲之間,占患者總數的82.95%。其中,有1039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齡在 20~59 歲之間,占患者總數的 79.99%。
在129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8642例男性(該病在男性中的年均發病率為339.76/10萬),有4354例女性(該病在女性中的年均發病率為 178.50/10 萬)。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98:1。病毒性肝炎在男性中的發病率要高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 510.05,P<0.01)。在1077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7154例男性(該病在男性中的年均發病率為 279.94/10萬),有3621例女性(該病在女性中的年均發病率為145.67/10 萬)。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98:1。乙型肝炎在男性中的發病率要高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1508.74,P<0.01)。
這12996例患者的職業包括離退休及待業人員、干部及職員、農民、工人、家政服務人員、教師、民工、商業服務人員、海員及長途駕駛員、學生和兒童等。其中,發病率居于前4位的職業分別為家政服務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9.4%)、商業服務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5.1%)、離退休及待業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4.7%)和工人(占患者總數的 10.5%)。在1077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發病率居于前4位的職業分別為家政服務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8.0%)、商業服務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6.9%)、離退休及待業人員(占患者總數的13.0%)、工人(占患者總數的11.3%)。乙型肝炎患者職業的分布情況與病毒性肝炎患者職業的分布情況基本一致。
通過進行本次研究可知,從2009 年始,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一研究結果一方面說明,該地區現行的病毒性肝炎預防控制措施成效顯著。另一方面說明,該地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仍然較高。相關部門仍應進一步加強對病毒性肝炎的監測和防控。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居于病毒性肝炎發病率的首位,是目前廣州市海珠區進行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點病種。20~60歲之間的男性是乙型肝炎主要的發病人群。其原因可能與該人群的活動范圍廣,接觸輸血、手術、注射、拔牙及紋身等乙型肝炎危險因素的機會較多有關。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這一重點人群的監測工作。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病毒性肝炎在家政服務人員、商業服務人員、離退休及待業人員、工人這四類人群中的發病率要高于其他職業的人群。其原因可能與這四類人群的衛生習慣及衛生意識較差、進行疫苗接種的幾率較低等有關。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這四類人群的宣傳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廣州市海珠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是乙型肝炎。該病在青壯年男性中的發病率要高于其他人群,且在不同季節、不同職業的人群中均可發病。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和落實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以期進一步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發作。
[1]王娜,鄭英杰,姜慶五,等.急性肝炎患者系列血清分型及發病特征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5,9(6):533-537.
[1]穆衛明.急性病毒性肝炎分型診斷與報告分析[J].疾病監測,2003,18(8):289-290.
R512.6
B
2095-7629-(2017)13-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