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6300)
對進行急診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輸液滲漏的效果研究
張 旭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6300)
目的:探討對進行急診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輸液滲漏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進行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182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182例患兒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91例患兒。對甲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對乙組患兒進行預見性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兒輸液滲漏的發生率及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輸液滲漏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甲組患兒家長相比,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急診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輸液滲漏的發生率,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急診靜脈輸液;預見性護理;輸液滲漏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給藥方式。由于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給藥迅速等優點,故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小兒天性好動、喜歡哭鬧,加之其血管較細,難以固定,因此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輸液滲漏等不良狀況,從而可降低其治療效果,且易對其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發展及護理理念的轉變,預見性護理被逐漸應用到兒科的護理工作中。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急診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輸液滲漏的效果。
選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進行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182例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這182例患兒進行靜脈輸液的時間均超過1 h,且其家長均自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將這182例患兒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91例患兒。在甲組中,有男性患兒44例,女性患兒47例;其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為(4.32±1.26)歲。其中,在手背靜脈進行輸液的患兒有53例,在頭皮靜脈進行輸液的患兒有38例。在乙組中,有男性患兒46例,女性患兒45例;其年齡為1~9歲,平均年齡為(4.41±1.63)歲。其中,在手背靜脈進行輸液的患兒有57例,在頭皮靜脈進行輸液的患兒有34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甲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輸液部位,如頭皮、手臂等。在輸液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詳細記錄輸液的時間和輸注的藥物。指導患兒的家長注意安撫患兒,避免患兒因哭鬧而發生滾針、滲液等不良事件。對乙組患兒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耐心安撫患兒。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根據其心理特點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耐心安撫患兒的情緒,利用患兒喜歡的玩具、卡通人物等分散其注意力,從而緩解其緊張感和恐懼感。對于年齡相對較大的患兒,護理人員可適當地向其講解靜脈輸液的目的、方法和治療效果,使其在了解輸液原理的情況下能夠盡量地配合護理人員,從而保障輸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對患兒進行靜脈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使患兒保持舒適的體位,并在必要時為其配置便壺,避免其在輸液期間過度活動。2)合理引導患兒家長。護理人員要向患兒家長詳細地講解患兒所患的疾病和進行靜脈輸液的必要性,從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同時,叮囑患兒家長在患兒輸液期間要一直陪伴在患兒的身邊,避免患兒隨意活動。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家長在輸液的過程中采取正確的抱姿(如橫抱)。在與患兒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時刻保持良好的態度,并面帶微笑,從而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和滿意度。3)提高靜脈輸液的操作水平。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地選擇粗大且血流豐富的靜脈進行穿刺。在對患兒進行穿刺時,要讓患兒手背自然放松,避免采用傳統輸液模式中的握拳法進行穿刺。在必要時,護理人員可以先固定患兒的穿刺部位,然后再對其進行穿刺,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輸液期間,要妥善固定好穿刺針,避免出現針頭滾動、拔出等情況。若患兒輸液的時間超過3 d,則采取放置留置針的方法對其進行輸液,避免反復對其進行穿刺。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輸液滲漏的發生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此調查問卷將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護理后,甲組中有16例患兒發生輸液滲漏,其輸液滲漏的發生率為17.58%。其中,因活動劇烈而引發輸液滲漏的患兒有7例,因頭皮針固定不牢而引發輸液滲漏的患兒有5例,滲漏原因不明的患兒有4例;乙組中有6例患兒發生輸液滲漏,其輸液滲漏的發生率為6.59%。其中,因活動劇烈而引發輸液滲漏的患兒有3例,因頭皮針固定不牢而引發輸液滲漏的患兒有2例,滲漏原因不明的患兒有1例。乙組患兒輸液滲漏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86.81%,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7.8%。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甲組患兒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靜脈輸液滲漏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之一。小兒天性好動,且對治護的依從性不高,因此其發生靜脈輸液滲漏的幾率顯著高于成年人。因此,在患兒進行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為其選擇一種切實有效的護理方法尤為重要。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預見性和有效性,不僅符合臨床護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還能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從而能有效地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進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2-3]。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輸液滲漏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甲組患兒家長相比,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進行急診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輸液滲漏的發生率,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1]鐘林莉,吳全蘭.對接受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輸液滲漏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2):94-95.
[2]楊小麗.預見性護理在預防重癥手足口病患兒輸液滲漏中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10(20):1020-1022.
[3]閆小紅,陳曼麗.預見性護理對降低住院患兒靜脈輸液外滲率的作用[J].醫療裝備,2015,10(23):214-217.
R473
B
2095-7629-(2017)13-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