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蘭,王晨霞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耳穴療法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王仲蘭,王晨霞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分析耳穴療法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重要作者和期刊分布,挖掘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應用HistCite分析工具及文獻計量學方法,檢索自數據庫建庫以來有關耳穴療法的研究論文并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結果 共檢索到相關文獻835篇,耳穴療法研究領域的文獻量比較小,增長緩慢,以論著最多。相對來說,美國在這方面研究較多,其次是中國和德國。《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雜志收錄此領域的文獻最多,《Anesthesia and Analgesia》雜志本地被引頻次最高。結論 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耳穴療法研究都處于初始階段,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推廣耳穴療法,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耳穴療法;文獻;計量學;Web of Science
耳穴療法[1]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人體經絡腧穴的性能及耳與臟腑經絡的密切關系,通過刺激耳廓上的相應穴位,達到平衡陰陽、調理臟腑、疏通經絡、治療疾病的功效。由于其經濟、方便、療效好故臨床應用較多,而國內期刊上發表的此方面文獻也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療失眠、單純性肥胖癥、圍手術期鎮痛、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等[2~4]方面。
由于Web of Science所收錄的文獻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更能代表學科發展的國際趨勢,所以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采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結合引文分析、內容分析、前沿熱點分析,依據對耳穴療法相關研究的發文量、總被引頻次和本地被引頻次等指標,分析耳穴療法研究領域的國家(地區)、時間、重要作者、期刊分布等,通過研究熱點揭示其發展趨勢、發展軌跡并進行描述和分析,為國內耳穴療法方面的學術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促進耳穴療法研究持續發展。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平臺中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ESCI的數據為來源,檢索策略如下 : 主 題 = (Ear acupuncturepoint*)OR(Eara-cupoint*)OR(Ear-acupuncture*)OR(Auriculotheray)OR(Auricular acupuncture*)OR(Ear acupuncture)OR(Auricular therapy)OR(Auricular acupoint*),時間跨度為數據庫建庫至2015年11月。
本研究應用文獻計量學專家Eugene Garfiled開發的信息可視化分析軟件HistCite作為分析工具,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該軟件能夠用圖示的方式展示某一領域不同文獻之間的關系,繪制某一領域的發展歷史,定位該領域的重要文獻以及最新重要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更加精準和客觀[5]。HistCite可以提供3個指標:Recs(發文量)、TLCS(當前數據庫中總被引頻次和 TGCS(作者在 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數據庫中總被引頻次)。我們以此來排序耳穴療法相關研究的國家(地區)、期刊、作者等。
利用Web of Science的文獻分析功能以及Hist Cite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文獻計量學的基本定律作為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分別從研究年代、國家(地區)、作者、發表期刊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共檢索到相關文獻835篇,分析發現,耳穴療法論文量總體增長緩慢,僅在2000年以后才有突破性進展,以后逐年增長,但相較于其他研究領域,增長速度仍較緩慢,見圖1。

圖1 耳穴療法相關文獻的時間分布
835篇耳穴療法相關文獻分布在45個國家,美國在此領域的研究最為活躍,從發文量到本地被引頻次均超過其他國家,其次是中國、德國、英國等。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較少,見表1。

表1 耳穴療法研究文獻發文量前10位的國家、地區(n=835)
期刊載文量最高的雜志是《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其次是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本地被引頻次最高的前3種期刊分別是《Anesthesia and Analgesia》《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見表2。

表2 耳穴療法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前10位)
作者在該研究領域的文章被引頻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對所研究領域的影響程度,也能夠評價其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貢獻力。結合發文量和TLCS兩項指標,可以確定耳穴療法研究領域的重要作者。作者Suen L K P的發文量最大,共17篇,作者Wang S M的文章被引頻次最高,見表3。

表3 耳穴療法文獻的重要作者分布(前10位)
研究結果顯示,耳穴療法的文獻類型以論著居第一位,其次是綜述,然后是書信、大會交流文章等,見表4。

表4 耳穴療法文獻類型(前5位)
HistCite的Grahps Maker功能可以根據本地引用次數(LCS)或者總被引次數(GCS)制圖,而利用LCS制圖可以確定本領域的經典文獻。為了優化圖譜,可利用count和value參數對節點的數、量和最低閾值進行限制。本研究根據耳穴療法文獻下載記錄,將LCS的count數量限制為100條,在LCS模式下生成引文編年圖,見圖2。

圖2 關鍵耳穴療法文獻的引文編年圖
本研究針對Web of Science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解耳穴療法相關研究的趨勢和熱點,通過圖1可以看出,耳穴療法論文量總體增長趨勢緩慢,僅在2000年以后才有突破性進展,以后逐年增長,但相較于其他研究領域而言,增長速度仍較緩慢。
論文的發表量、被引頻次、影響因子是評價國家(地區)、期刊水平和作者的重要指標。與影響因子相比,論文的被引頻次和發表量可能更客觀。本研究結果表明,美國是耳穴療法研究的領軍國,無論是論文產出量還是本地被引頻次均領先我國。從理論上講,耳穴療法是中醫療法,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遠遠超過西方國家,但該研究結果卻出人意料,可能有如下原因:(1)國內學者雖然做了大量研究,但研究成果沒有發表在國外核心期刊上;(2)美國學者確實重視這方面的研究,足以說明中醫傳統療法的優勢所在。
本研究統計得出了耳穴療法相關研究載文量最高的期刊和本地被引頻次最高的期刊,提示作者應根據研究方向,選擇載文量大、影響因子適中的期刊進行投稿,以提高文獻展示度。本研究進一步提示國內相關學者尋找高影響力文獻,學習先進的耳穴療法研究方法及思路,為國內耳穴療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引文編年圖是HistCite的特色功能,HistCite的可視化分析中,每一個圓圈節點代表一篇文獻,通過引文編年圖,可以觀察該研究領域主題發展的歷史脈絡。本研究以LCS對文獻記錄排序,根據時間順序生成引文時序圖,以圓圈的大小代表文獻被引頻次,同時,我們根據線的密集與否來分析該領域近幾年的研究情況,如果線很密集,說明這幾年該領域研究很活躍,文獻之間相互引用很頻繁[6]。從引文編年圖可以看出,研究的活躍時期是2000—2003年。從耳穴療法相關文獻的下載記錄來看,最早的節點是發表于1977年的文獻11,即Gilbey V等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上的《Auricular acupuncture for smoking withdrawal》[7]。1980年之前的文獻沒有相應的文獻節點,說明1980年以前沒有影響力較大的經典文獻。
按照節點大小判斷最為經典的文獻是2001年的文獻59和43,這兩篇文章是同一作者Wang S M發表在《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上的《The use ofauricular acupuncture toreduce preoperative anxiety》和《Auricular acupuncture: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anxiety》[8,9],其研究方向為運用耳部針灸減輕術前病人的焦慮。其次是2003年的文獻121,是由Alimi D等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Analgesic effect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for cancer pain:A randomized,blinded,controlled trial》[10],該研究運用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探討了耳部針灸對癌癥疼痛的止痛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HistCite的信息可視化功能,通過對Web of Science自建庫以來至今所收錄的以耳穴療法為主題的835篇文獻進行分析,用圖譜形式展示了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文獻及特征,從時間上反映該領域歷年來的重要文獻及引文關系,為國內相關學者進行耳穴療法的研究提供了相關知識和研究熱點。對于快速鎖定該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重要作者和研究活躍地帶提供了思路,為國內開展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客觀數據和文獻支撐,使我們對耳穴療法相關研究領域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1]周幸來.望耳診病與耳穴治療圖解[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陸金英,金惠明.耳穴貼壓對大腸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2):2061-2062.
[3]劉娟,譚新玲,劉永芳,等.艾灸穴位聯合耳穴貼壓減輕肛腸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62-363.
[4]蘭穎.耳穴壓丸治療失眠癥的系統評價[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3.
[5]田軍.信息可視化分析工具的比較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4(14):90-95.
[6]馮昌揚.基于HistCite的社交媒體領域引文脈絡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5):22-29.
[7]Gilbey V,Neumann B.Auricular acupuncture for smoking withdrawal[J].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1977,5(3):239-247.
[8]Wang S M,Peloquin C,Kain Z N.The use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to reduce preoperative anxiety[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1,93(5):1178-1180.
[9]Wang S M,Kain Z N.Auricular acupuncture: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anxiety[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1,93(2):548-553.
[10]Alimi D,Rubino C,Pichard Leandri E,et al.Analgesic effect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for cancer pain:A randomized,blinded,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3,21(22):4120-4126.
R245.8
A
1671-1246(2017)23-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