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巴川中學 劉松
“玩”轉創新
——設計制作科學玩具開展創客教學
文重慶市巴川中學 劉松
現在的學生接觸到的玩具大多是通過購買或簡單組裝獲得。如果學生能通過動手制作玩具、學習其中的科學知識,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科技課教學中融入設計、制作、分享、推介科學玩具,為學生講解科學玩具背后的科學原理,再引導學生通過創意設計,利用常見的材料“化腐朽為神奇”。這種形式不失為一種開展創客教學的好方法。
在科技創新課程中,設計制作科學玩具與創客教育的課程實施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二者都要求學以致用,將創意變為現實,都提倡“做中學”,小組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科學玩具的設計制作過程往往是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工具、材料的過程,比如設計投石機、機械手臂等,這些與創客教育的跨學科特征別無二致。所以,通過設計制作科學玩具開展創客教育教學,既是在現有科技創新教育課程基礎上與創客教育課程的結合,又是教育理念更新、提升的過程。
創客教育課程注重與日常生活結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設計制作科學玩具融入創客教育課程,一是符合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技術的同時接觸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玩具,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代入感,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是相對無人機、VR、3D打印、arduino開源硬件、機器人等,科學玩具造價便宜,容易獲得。
三是教育改革的新趨勢,即用生活化的教具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內容,寓教于樂。
四是可以利用科學玩具進行各種創意設計,比如玩具玩法、外觀、結構、功能等。
如何開展創客教育課程?我以錯覺陀螺、回旋紙飛機及紙竹蜻蜓三種科學玩具為例作詳細分析。
(一)錯覺陀螺
使用的基本器材有剪刀、熱熔膠槍、光盤、圖紙、玻璃珠、膠水。
課程目的:1.讓學生通過錯覺陀螺的活動了解錯覺、視覺暫留、旋轉平衡等概念。2.設計出不同的錯覺動畫效果,并演示講解。
科學原理:首先需了解影片是以“幀”的方式儲存影像,即以固定的時間間隔記錄影像,例如每秒記錄10張或20張等(通常每秒12幀以上)。而眼睛是連續性地接收影像,與攝影機不同。因此用攝影機拍攝旋轉的物體,就會呈現與肉眼看到的不同的現象。
在錯覺陀螺的設計圖中,每一層的方塊(即螺旋槳)數目不同,由內到外共六層,分別為 15、18、21、24、27 以及30個方塊。開始旋轉后,在轉速逐漸變慢的過程中,每一層的視覺效果都會不一樣。
圖1錯覺陀螺設計圖
圖2不同的錯覺陀螺動畫設計效果
課程預定的效果:引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興趣,進而研究其他各種視錯覺玩具的原理,設計不同的錯覺陀螺效果。
(二)回旋紙飛機
使用的材料:A4紙。
課程目的:1.讓學生通過回旋紙飛機的飛翔了解流體力學伯努利原理。
2.設計不同結構的回旋紙飛機,并演示飛行效果。
3.能夠順利完成回旋紙飛機的各種闖關游戲。
科學原理:利用紙飛機的運動,了解流速快、壓力小,流速慢、壓力大的原理。
圖3制作回旋紙飛機
課程預定的效果:取材方便,引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進而設計不同類型的回旋紙飛機。教學活動簡單易操作,回旋效果明顯。
(三)紙竹蜻蜓活動
使用的材料:A4紙。
圖4 不同結構的回旋紙飛機
課程目的:1.讓學生通過紙竹蜻蜓的活動了解螺旋槳轉動的原理。2.設計類似原理的不同飛行器或創意玩具。
科學原理:與直升機原理一致,利用槳片的構造,軸的兩側傾斜到固定的一邊,自由下落,槳片受到空氣的升力??諝庾枇o予紙片的作用力垂直于紙片“翅膀”。如圖5所示,此作用力的分力為左右兩個箭頭。其中向上的分力使紙竹蜻蜓的下降速度變慢,另一個分力與“翅膀”左右兩邊的方向相反,使得紙竹蜻蜓旋轉。
圖5 紙竹蜻蜓的受力分析示意圖
課程預定的效果:學生能了解直升機飛行的原理,同時設計不同的螺旋槳飛行器。
環顧世界各國,莫不重視科學教育,雖然我國每年都會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民間也有大量的科技創新類比賽鼓勵青少年動手實踐、科學探究,但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根本上還要依靠學校教師在教學上引入新的方式。
通過設計制作科學玩具將創客教育課程的“動手做”理念融入科學課程,可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喜愛科學、熱衷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