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偉,劉真,賴光松,徐房添
(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股骨近端骨折術后髓內釘周圍再骨折的分型與治療
杜永偉,劉真,賴光松,徐房添
(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骨折術后內植物周圍再骨折的分型與治療。方法 選擇60例骨近端骨折術后的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依照髓內釘周圍的骨折狀況以及骨折部位進行患者的分組,其中A型患者(n=22)使用保守治療方式;B型患者(n=15)、C型患者(n=11)采用鎖定加壓接骨板以及股骨遠端固定術開展骨折位置的微創治療。D型(n=12)10例患者實施原髓內釘性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2例患者采用取出原髓內釘植入動力髖螺釘固定股骨頸骨折治療。并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及不良反應比較。結果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時間高于其余3組,但在隨訪過程中A、B、C 3組的患處功能恢復都較好,僅D組中有2例患者的骨折恢復狀態為良好,其余58例患者均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骨股近端骨折術后的髓內釘周圍在骨折患者治療展開分型,在此能夠基礎上實施合理的治療方式,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減少患者術后的愈合時間和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出血量,因此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與推廣。
股骨近端骨折術;術后髓內釘周圍再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作為臨床中的常見病癥,在人們壽命逐漸延長及老齡化日益嚴重的過程中,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變化趨勢[1]。髓內釘固定術是臨床中治療股骨近段骨折經常使用的治療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手術后骨折周圍置物再骨折的可能性。隨著近年來研究的逐漸發展,股骨近端骨折術后髓內釘周圍在骨折患者也逐漸有了分型治療,且治療的效果還較為理想[2]。本研究中為對股骨近端術后髓內釘周圍在骨折的治療分型進行探究,將6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的詳細內容匯總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股骨近段骨折術后髓內釘周圍在骨折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并由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均經過CT檢查、X射線檢查確診屬于閉合性損傷,患者均延期展開手術。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49.8±4.3)歲。患者中38例為摔傷、12例為交通傷、10例為墜落傷。依照髓內釘周圍的骨折狀況以及骨折部位進行患者的分組,A組患者22例,均為股骨髓內釘近端骨折;B組15例、均為髓內釘體部或尖端部位骨折;C組患者11例,均為髓內釘遠端骨折。D組12例,屬于髓內釘髖部螺釘周圍骨頸骨折。臨床資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A組患者均實施固固髓內釘近端骨折的保守治療,B組患者實施進度按部位或髓內釘體部骨折緩解采取鎖定加壓接骨板進行股骨遠端微創內手術的固定治療,治療方法具體為:患者取仰臥位在X線機C型臂下進行骨折定位,并對近端骨折患者采取加壓接骨板的復位治療。若是患者遠端骨折就要實施股骨遠端微創內的固定治療。手術中不需要使用塑性接骨板,若采用接骨板橋接使應在遠端和近端折斷出置入螺釘,必要情況下可以用鈦纜輔助其固定,在確認復位狀況較好后才可關閉切口[3]。D組12例,患者可采用髓內釘置入動力髖螺釘固定股骨頸骨折,其余患者采取與安髓內釘后形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對患者治療后均要進行運動鍛煉的護理引導,并嚴禁患者患肢負重延誤康復。在患者手術后應及時進行隨訪跟蹤。
1.3 觀察指標 通過患者手術后12個月的隨訪統計,利用DR常規檢查對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狀態進行記錄觀察;并對骨痂連接骨折斷的負重情況進行練習。患者應注意在練習中結合自身恢復情況逐漸加大重量,循序漸進,并用X線片觀察三層以上的皮質骨連接兩端,當完全負重下疼痛感依然為零時證明骨折已經愈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版本軟件對組間數據差異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及不良反應比較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時間高于其余3組,但在隨訪過程中A、B、C 3組的患處功能恢復都較好,僅D組中有2例患者的骨折恢復狀態為良好,其余58例患者均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組間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x±s)
2.2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A、B、C、D患者在治療中均未出現感染、骨不連、內固定物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情況。
股骨近端骨折隨著人們預期壽命的家常以及老齡化的時代發展,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對股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正確處理也成為當前臨床治理中的研究重點[4]。傳統手術的保守治療模式,治療的周期較長,患者在治療中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且治療效果一般,因此在患者耐受手術的前提條件下,通常建議患者進行早期復位以及內固定,并盡可能減少患者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概率[5]。當前兩種內固定系統,一種屬于髖外固定的釘板系統,就是以DHS作為代表進行偏心固定;另一種則是髖外固定的髖內釘系統,就是以PFNA為中心進行固定。實驗表明,PFNA的手術效果要優于DHS,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較少,且患者在治療后骨折愈合時間較短。
本研究中采用的髓內釘固定也是近年來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治療方法,但是在臨床治療中患者也會出現髓內釘周圍在骨折的現象[6]。為對這種問題進行良好解決,應使用Vancouver進行分型治療,依照患者髓內釘周圍骨折的狀態進行分類,進而將所有患者分為A、B、C、D四種類型。A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D型患者采用動力髖螺釘更換以及取出內置物關節置換術實施治療;B、C兩組患者都進行加壓接骨板或是股骨遠端微創內固定術治療。猶豫這兩種類型的患者都屬于老年患者,在治療中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并發癥,因此在治療中對這種固定物的固定方式要求較高。本研究中使用的股骨遠端微創內固定技術主要有操作便捷、微創等優勢,接骨板鎖定治療同傳統接骨板比較來說操作的穩定性更強。并且這種治療方法不需要借助接骨板同骨間的摩擦,并利用接骨板和螺釘之間的鎖定機制使起穩定性更好,不需要與骨骼服帖,因此具備較好的骨骼供血保護功能。尤其在骨質疏松的固定中更加適用。螺釘在和接骨板鎖定時還需要在近端放置單皮質螺釘,并且這一操作不需要一處髓內釘,因此能夠有效幫助骨性愈合。這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穩定性較好,患者手術后早期就可開展活動,因此在骨折患者中應用該種治療方式,能夠促使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提升。本研究中60例患者進D型中有2例有不良愈合情況,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內固定物斷裂、骨不連等不良反應。這表示對股骨近端骨折術髓內釘周圍再骨折患者開展分型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在臨床中值得應用和推廣。
[1] 劉偉峰,王生介,傅斌,等.加長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周圍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8):178-179.
[2] 肖可,王偉,曾詳炳.股骨近端髓內釘和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術方法和療效探討[J].河北醫學,2014(11):1775-1777.
[3] 楊立明,謝直躍,熊敏.股骨近端髓內釘修復青年股骨轉子周圍骨折:3個月隨訪關節功能及并發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44):7137-7141.
[4] 徐華中,施克勤,朱國興,等.股骨轉子間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后旋轉畸形的臨床評估[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2):187-190.
[5] 任飛,王福平,杜向東,等.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932-4934.
[6] 趙耘,劉立岷,成俊,等.股骨近端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與傳統治療的比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21):3021-30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