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超聲科,江蘇 南京 210017)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風險的評價
高曉紅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超聲科,江蘇 南京 210017)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風險的評估價值。方法 隨機數字表法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診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142例,根據疾病相關腦缺血事件有無分為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組(72例,A組)和非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組(70例,B組)。兩組均給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估患者斑塊形態學及回聲特征、管腔狹窄程度,分析疾病風險因素。結果 A組脂質性軟斑、扁平斑及潰瘍性混合型斑塊百分比高于B組(P<0.05),A組中度及重度狹窄率高于B組(P<0.05)。脂質性軟斑、扁平斑、潰瘍性混合型斑塊、中重度狹窄與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存在相關性(P<0.05或P<0.01)。結論 脂質性軟斑、扁平斑、潰瘍性混合型斑塊、中重度狹窄為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的風險因素,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有效評估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風險,有效預警缺血性腦血管病。
彩色多普勒超聲;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風險評估
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又稱為一過性缺血發作,為患者腦 部血液供應障礙性疾病。該疾病臨床發病率以及致殘致死率極高,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頸動脈粥樣硬化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早期進行有效診斷評估是提升疾病治療預后,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的關鍵。伴隨我國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醫學在臨床疾病診斷評估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本研究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診142例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風險的診斷評估價值,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研究納入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診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142例,根據疾病相關腦缺血事件有無分為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組(72例,A組)和非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組(70例,B組)。A組,男37例,女35例,年齡55~69歲,平均(60.32±2.14)歲。其中高血壓54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26例。B組,男36例,女34例,年齡54~68歲,平均(60.05±2.52)歲。其中高血壓50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2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血管危險因素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疾病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②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24 h;③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④排除存在肝腎等臟器功能紊亂患者;⑤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⑥排除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⑦排除精神系統疾病及其他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采用美國GE LOGIQ S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患者頭后仰偏向一側,充分暴露頸部。超聲探頭頻率設置為5~12 MHz,由患者頸根部向頭側進行橫向及縱向全方位掃描。觀察其頸總動脈、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的管腔內斑塊情況及管腔狹窄情況。
1.4 觀察指標 ①斑塊形態學及回聲特征、管腔狹窄程度[3]。A.回聲分級:脂質性軟斑:低回聲無聲影出現;扁平斑:中等回聲富含膠原組織纖維斑塊;鈣化性硬斑:強回聲出現聲影;潰瘍性混合型斑塊:回聲強弱不均,“火山口”樣表現。B.管腔狹窄程度:管腔原始直徑與管腔最狹窄處直徑之差占管腔原始直徑的百分比。狹窄程度分5級:無狹窄:0%;輕度狹窄:1%~49%;中度狹窄:50%~69%;重度狹窄:70%~99%;閉塞:100%。②疾病風險因素。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系統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斑塊形態學及回聲特征、管腔狹窄程度分析 A組脂質性軟斑、扁平斑及潰瘍性混合型斑塊百分比高于B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鈣化性硬斑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患者管腔狹窄率為81.94%,B組患者管腔狹窄率為34.29%。A組中度及重度狹窄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輕度狹窄率及閉塞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斑塊形態學及回聲特征、管腔狹窄程度比較分析[n(%)]
2.2 疾病風險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脂質性軟斑相關性(OR=2.215,P<0.05);扁平斑相關性(OR=2.011,P<0.05);潰瘍性混合型斑塊相關性(OR=0.615,P<0.01)。中度狹窄相關性(OR=2.548,P<0.05);重度狹窄相關性(OR=1.103,P<0.01)。脂質性軟斑、扁平斑、潰瘍性混合型斑塊、中重度狹窄為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的危險因素。
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的病理基礎之一即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頸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復雜,對于其發病的病理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晰,其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以及吸煙等是導致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4]。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疾病常常被患者忽視而導致治療不及時[5]。對于已確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治療多以藥物保守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以及頸動脈支架成形術為主。不同治療方式的選擇多以疾病患者管腔的狹窄程度為基準,有效的治療可阻遏頸動脈硬化斑塊向缺血性腦梗死轉變,但仍存在部分重度狹窄患者疾病惡化導致腦組織的局部急性缺血現象,引發腦梗死,甚者導致死亡現象。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態回聲特征是預測缺血性腦血管病風險的敏感因子之一[6],國外相關研究證實多普勒超聲檢查在無癥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預測價值[7]。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對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的斑塊形態回聲特征評估成為臨床研究熱點,不穩定性斑塊的大量檢出是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向缺血性腦血管病發展的重要指標[8]。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估患者斑塊形態回聲特征以及管腔狹窄情況,可有效評估風險程度,篩選高危人群,及時進行對癥治療,降低惡化死亡現象。
葉桂芬[9]等在研究中指出,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頸動脈病變患者的病變情況加以評估,臨床效果顯著。其應用有助于頸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并為疾病的預防以及手術治療預后評估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本次研究對142例頸動脈硬化斑塊患者進行超聲診斷評估,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脂質性軟斑、扁平斑、潰瘍性混合型斑塊百分比以及中重度狹窄率高于非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脂質性軟斑、扁平斑、潰瘍性混合型斑塊、中重度狹窄是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危險因素。
綜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有效評估癥狀性頸動脈硬化斑塊狹窄患者疾病風險,為疾病治療方式選擇提供指導,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生提供預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謝勤.腦血管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頸動脈硬化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11):2495-2496.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3] 董智強,陳旭,蘇敬敬,等.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性質、部位與缺血性卒中的關系: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1,19(3):199-203.
[4] 李淑玲,張小杉,劉炯鷗,等.頸動脈硬化斑塊超聲造影評估[J].北方藥學,2015(3):136-138.
[5] 楊寶華,胡亞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人頸動脈硬化檢測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2,34(6):880-881.
[6] 勇強,張蕾,馮立群,等.超聲評價頸動脈易損斑塊的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2(8):583-586.
[7] Rim JH,Lee HY,Yoo SM,et al.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s a surrogate for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to exclude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 negative coronarycalciumscore[J].JournalofClinicalUltrasound:JCU,2013,41(3):164-170.
[8] 鄭春梅,王薇,黃雪蘭,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8):4464-4465.
[9] 葉桂芬,劉宗艷,孫永梅,等.腦卒中高危人群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甘肅醫藥,2017,36(3):184-186.
[10]于曉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硬化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0):61-62.
[11]汪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1,17(16):94-96.
[12]寧亞薇,王彥來,李莉.腦血管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4):124-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