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
(上饒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粉塵螨滴劑舌下脫敏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
周屹
(上饒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 探討粉塵螨滴劑舌下脫敏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80例變應性鼻炎,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采用粉塵螨滴劑舌下脫敏治療,對照組服用安慰劑,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炎癥指標IL-2、IL-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癥指標IL-2、IL-5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氣道重塑指標PDGF-BB、TGF-β1、NF-kB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氣道重塑指標PDGF-BB、TGF-β1、NF-kB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可以明顯改善變應性鼻炎患兒癥狀,降低全身炎癥反應、抑制氣道重塑。
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變應性鼻炎
變應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之一,目前該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在15%~25%。變應性鼻炎是由IgE介導的、多種細胞及炎癥介質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隨著研究發展進步,特異性免疫治療是區別與單純改善癥狀的治療,而是從疾病病因機制改善患者免疫反應達到臨床治愈方法,對有效防止鼻部黏膜發生不可逆損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法具有兩種:皮下免疫治療和舌下免疫治療,舌下免疫治療具有無創方便、依從性高的治療方法,為研究舌下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我們對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8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與跟蹤,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8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入選標準: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粉塵螨和(或)屋塵螨皮膚點刺試驗結果為陽性(+++或+++以上),排除嚴重肝、腎、心血管疾病,近期無β受體阻滯劑藥物使用史,治療前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哺乳期且1年內有妊娠計劃的嚴禁入選[1],對符合標準的8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5~46歲,平均(18.3±7.8)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44歲,平均(17.9±8.0)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批號:2004L00300,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前3周藥物使用量逐號增加藥用使用量,第1周使用1號(服粉塵螨滴劑蛋白滴度1 μg/mL),7天使用滴數為1、2、3、4、6、8、10;第2周使用2號(服粉塵螨滴劑蛋白滴度10 μg/mL),7天使用滴數為1、2、3、4、6、8、10;第3周使用3號服(粉塵螨滴劑蛋白滴度100 μg/mL),7天使用滴數為1、2、3、4、6、8、10;第4周后使用4號(粉塵螨滴劑蛋白滴度333 μg/mL),每日使用1次3滴,維持治療2年。
對照組:舌下含服安慰劑(編號為1~4號),為甘油生理鹽水溶液,包裝、性狀、氣味、體積均與觀察組一致。其用藥方法以及藥物使用量時間均與觀察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癥狀評分,采用5癥狀評分方法,分別為鼻塞、鼻癢、鼻涕噴嚏、和眼癢,每項癥狀評分為0~3分,癥狀分級計分采用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關于變應性鼻炎的療效標準[2]。采用 ELISA法檢測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5(IL-5)。
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氣道重塑指標包括:檢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PDGF-BB)、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GκB)含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優于治療前以及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氣道重塑指標和血清炎癥介質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炎癥指標IL-2、IL-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癥指標IL-2、IL-5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氣道重塑指標PDGF-BB、TGF-β1、NF-kB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氣道重塑指標PDGF-BB、TGF-β1、NF-kB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氣道重塑指標和血清炎癥介質對比(x±s)
變應性鼻炎的治療隨著科研技術醫學技術的發展,已經不僅限于改善患者癥狀,而是從病因上治療,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本質是一種免疫治療[3],立足改善患者免疫反應,對參與疾病的多種細胞因子改變提高機體抗炎促炎能力,其作用機制主要為低劑量抗原被抗原提成細胞處理而誘導T輔助細胞分化,糾正機體TH1/TH2細胞因子的失衡[4]。這種治療方法不僅干預疾病進程而且可以預防新的致敏。
變應性鼻炎發病機制以及急性發作時的主要病理特征主要為大量炎癥介質的釋放,血清炎癥介質含量變化能夠反應出變應性鼻炎的病情變化,變應性鼻炎主要免疫反應以TH2亢進,IL-5為TH2特征性的細胞因子[5],對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聚集氣道發生炎癥反應具有重要作用,IL-2是機體內的抗炎細胞因子,其含量與機體炎癥嚴重程度具有密切關系,機體炎癥持續存在時,IL-2持續消耗,處于低水平,從本文結果觀察到,治療前,兩組IL-2均處于低水平狀態,治療后,觀察組IL-2明顯增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使用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后能夠有效的恢復機體抗炎系統,增強機體抗炎能力。長期頻繁發作的變應性鼻炎可導致氣道重塑,病理特征變現為氣道平滑肌增殖、血管再生、杯狀細胞增殖等,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在氣道上皮受到損傷時候分泌增多[6],其免疫作用主要為一種促細胞分泌劑,在氣道平滑肌肥厚、上皮纖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含量越高,氣道重塑進程加快[7]。轉化生長因子-β1分泌增多時科導致氣道上皮纖維化并且激活氣道上皮外基質表達,直接導致氣道壁增厚外基質附著沉淀于上皮,導致氣道重塑。而NF-kB持續表達增高可刺激氣道平滑肌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觀察到,經過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后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轉化生長因子-β1、NF-kB三種氣道重塑指標均明顯下降,可以明顯緩解機體氣道重塑進程,對緩解病情具有重要作用。從改善患者癥狀上的5種癥狀評分結果可以觀察到,觀察組治療后評分為(3.6±0.8),治療前為(10.4±1.4),具有明顯改善作用(P<0.05),對緩解變應性鼻炎患者癥狀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綜上所訴,采用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可以明顯改善變應性鼻炎患兒癥狀,降低全身炎癥反應、抑制氣道重塑。
[1] 王成碩,王向東,張偉,等.變應性鼻炎屋塵螨變應原皮下免疫治療的遠期療效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804-808.
[2] 中華 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134-135.
[3] Habib SS,Alzoghaibi MA,Abba AA,et al.Relationship of the Arabic version of the asthma control test with ventilatory function tests and levels of exhaled nitric oxide in adult asthmatics[J].Saudi medical journal,2014,4(4):397-402.
[4] 汪澤,高艷艷,劉永全,等.慢性煙曲霉暴露對支氣管哮喘大鼠氣道高反應性、氣道炎癥及氣道重構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5,55(18):30-33.
[5] 程雷,李華斌.世界變態反應組織舌下免疫治療意見書(2009)解讀[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80-84.
[6] 梁慕華,郭莉閣.化痰活血通絡方對急性發作期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6,43(2):322-325.
[7] 文春秀,謝小娟,甘金梅,等.粉塵螨滴劑通過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治療過敏性鼻炎[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6,32(2):244-2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54